王阳明是不是王羲之的子孙,这是凡研究王阳明的学者首先碰到的问题。然而,历代研究王阳明的学者都认为“是”,他们所依据的《王文成公年谱》中就这样说:“先生讳守仁,字伯安,姓王氏。其先出晋光禄大夫览之裔,本琅琊人,至曾孙右军将军羲之徙居山阴,又二十三世迪功郎寿自达溪徙余姚,今遂为余姚人。寿五世孙纲,善鉴人,有文武才。”①从是段记载中发生三个失误:王阳明成了王羲之的子孙,王阳明的先祖曾徙居山阴县,迪功郎王寿徙居余姚。
经明、清、民国,直至近,不少学者编纂过有关王阳明的年谱或年表,约计有四十余种之多,为历代名人年谱数量最多的一人。而影响最广的要数收录于《王文成公全书》中的《王文成公年谱》,是谱为王学同门钱德洪、薛侃、欧阳德、黄弘纲、何性之、王畿、张元冲,以及邹守益、罗洪先等众人所编辑,延时约十多年之久,并未予以严格考订,故而舛误较多。针对此谱本,笔者曾专门写有《王阳明年谱订误》,先后刊载于日本《阳明学》1994年年刊,又载台湾《鹅湖月刊》1995年2月号。然而,众位学人所依据的大都是这部年谱,对上述所引一段话未能予以考订,对三个失误确信无疑。为了辩证这三个失误,请允许我细细道来。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山人,浙江布政司,绍兴府余姚县人,是“姚江秘图山派王氏”的嫡系子孙。作为一位著名的心学大师,自他在世时起,直至今天,一直受到历代人们,尤其是学界的极大关注。他所创立的“阳明学说”,无论在被推崇时期,或是在被诬陷、压抑时期,都是一股具有极大影响的社会思潮,或为众军之旗,或为众矢之的。
任何一位思想家的思想,并不是偶然形成的,有其历史、地域、家族的渊源关系。受到出生地社会环境、家庭渊源、血统的遗传基因、历代家族人员的文化素养、居住地变迁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大多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不一定被本人所感觉。家族史、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历史、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那些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门望族,其家族的源流、兴衰、迁徙,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史研究中更具有重要价值。官宦大族和文化世家的观念大有区别,豪门大族和清贫之家的意识极为不同,各以自己的家族特征对社会历史造成不同的影响。名门家族的家族文化、家族精神的兴衰沉浮,揭示着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变迁的信息。自魏晋时期所形成的王、谢大族,随着历史的进展而造成多次变迁,正是造成王、谢大族后人各种思想观念改变的重要因素。东南沿海同西北内地是大不一样的,各地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民族风情的区别,开化程度的大小,同海外关系接触的多少,朝廷对该地区统治的严厉或宽松,赋税的轻重,地方官对地方治理的好坏,都对该地域的人文意识发生极大的干系。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都对每一个人,尤其是对思想家,或思想守旧,或意识开放,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一谚语同样适用于地域同人文意识机因的联系。特别在明代中期之后,东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早发,必然影响到该时该地思想家各种观念的形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