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书香门第出俊杰——辉煌的家族历史
在介绍王阳明家族的辉煌历史前,请允许我吟诗一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千古传诵的《乌衣巷》,是被誉为“诗中豪杰”的刘禹锡的代表作。诗名里的乌衣巷,过去是金陵这座六朝古都的“名流聚居区”,而现在,则成了南京秦淮区的旅游胜地。
曾经的王导和谢安,令乌衣巷不凡;后来的王羲之和谢灵运,则令乌衣巷不俗;再后来的刘禹锡和周邦彦,更令乌衣巷不朽;到最后,朱自清那篇旖旎唯美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令金陵和乌衣巷,变得如梦幻般不真实。
到如今,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乌衣巷的野草斜阳,多了几份繁华和喧嚣,却少了几分意境和空灵。唯有由毛泽东亲笔书写的《乌衣巷》刻诗,独自立在巷口,用龙飞凤舞的笔力,吟诵着魏晋风流的诗意。
而《乌衣巷》诗中所说的“王谢”,指的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这两大家族!如果真要用西方的那套贵族体系来衡量中国的书香门第的话,那么,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绝对能跻身中国十大贵族之列!
先看琅琊王氏,秦时有王翦、王贲、王离三大名将,爷孙携手,助秦一统天下;晋时有王羲之、王献之两位书圣,父子挥毫,谱写魏晋风流;至于卧冰求鲤的王祥、竹林七贤的王戎、建立东晋的王导等等,统统都是琅琊王氏的青年才俊。
再说陈郡谢氏,先有谢安东山再起,挫恒温、败苻坚;后有谢玄草木皆兵,战淝水、挽狂澜;再有封胡羯末四才子、咏絮才女谢道韫、山水诗祖谢灵运,一个个才显当时、名传后世,而这些,也只不过是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王谢两家,英才频出,如此家族,莫说东晋,便是五千年华夏,也找不出多少门阀望族能与之相提并论,无怪乎后人评曰:王家书法谢家诗,千古流传天下知!
而王阳明,正是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虽然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王氏已不复当年的辉煌,甚至他出生的地方都已经不在琅琊,但是,这依旧改变不了他作为琅琊王氏子孙的胸襟和气度。
一、秦汉辉煌:封侯拜将、戎马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
1.封侯拜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阳明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贵族子弟”,虽然他生活的年代,已经不是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甚至,王氏家族都不能给予他足够的物质财富和声望地位,但是,琅琊王氏传承了数百年的精神和素养,却几乎影响了王阳明的一生。
用现在的话来形容,身为琅琊王氏后裔的王阳明,即便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富帅”,也绝对不是裹着粗布麻衣出生的“矮矬穷”。
然而历史是幽默的,因为时过境迁之后,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显得不再严肃。
即便是忧国忧民的“忧郁王子”杜甫,现在也能被涂鸦成“大忙人”;纵然是执掌天下的“九五之尊”朱厚照,如今也被戏谑为大明第一潇洒帝。至于曾经被历史奉为“全能大儒”的王阳明,现在更是荣获了“大明牛人排行榜”的状元头衔。
虽然这个“大明牛人排行榜”没有经过数据分析,也没有得到科学验证,但是,让王阳明荣登榜首,幽默的历史应该也会严肃地点头,然后深沉地说一句:“牛皮不是吹出来的,牛人不是捧出来的,王阳明确有过人之处,这还得感谢他的那些同样牛叉的祖宗们!”
王阳明的家族历史,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历史上的牛人,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早在秦皇汉武、弯弓射雕的年代,王阳明的老祖宗们,就已经开始牛逼哄哄地为王氏家族谱写辉煌的篇章。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统天下的那段时期,天下局势,怎一个乱字了得!然而,乱世出英雄!就在诸侯争雄、七国争霸之际,王翦、王贲横空出世,父子齐上阵,亲率大秦铁骑,东征西讨,并吞五国,一统天下,功勋之卓著,当世几乎无人可与之比肩。
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以后,秦始皇还格外恩宠地将王离(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也册封为了武城侯。爷孙三人均被秦始皇封侯拜将,如此殊荣,在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上,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为此,秦汉两朝知名度最高的、身残志不残的“史圣”司马迁,都不得不在他的史学专著中坦白从宽,秉笔直书:“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传》)。
司马迁那段话里的“蒙氏”,自从得到了成龙大哥的卖座电影《神话》的宣传,国人对“蒙氏”的了解,就几乎可以和“蒙牛”这个民族品牌并驾齐驱了。
可是,即便是知名度那么高的“蒙氏”,在“史圣”司马迁的笔下,却依旧要屈尊于“王氏”之后,由此可见,王氏家族在短命的大秦皇朝里,声望和地位该有多高啊!
然而,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哪怕是一公和一母。
毫无疑问,王、蒙两大家族,绝对是秦朝的两头猛虎。或许在秦朝争霸天下的征途中,这两头猛虎能够成为秦朝的“杀手锏”,但是,天下统一后,这两头猛虎的下场,正常来说,就只有两种了。
一种是两虎相争,朝廷坐山观虎斗;另一种则是卸磨杀虎,皇帝的榻下,不容猛虎环伺,不然就太危险了。
然而,历史的幽默,就在于它总是给你意料之外的惊讶,同时又给你情理之中的惊喜。关于王、蒙两大家族的下场,历史没有安排两虎相争的悲剧,也没有安排卸磨杀虎的惨剧,而是安排了一场非常无厘头的闹剧,名字叫做“穿越时空的恩怨纠葛”!
2.王蒙纠葛
上面介绍过,秦始皇时期,王氏有王翦、王贲、王离爷孙三人,先后都封侯拜将。而蒙氏也不差,不仅有蒙骜、蒙武、蒙恬爷孙三将军,还有一个在朝廷里担任文官要职的蒙毅(蒙恬
的弟弟)。
根据史书的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就是王翦和蒙武联手消灭的。至于扫灭赵、魏、齐等国的功劳,则要归功于王翦、王贲和蒙恬等人。可以说,王氏和蒙氏在秦始皇时期,既是战场上的战友,又是朝堂上的敌人。不过,两家人终究都是行伍出身,明争时常有,暗夺应该比较少。
后来蒙恬被派去监修长城、抵御匈奴,王家的后生子弟王离,恰恰是他的助手之一。沙丘政变之后,秦二世篡位成功,蒙氏家族被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陷害,最终落了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而后来接手蒙恬部下的人,还是王离。这是王离大将军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闪亮登场,虽然有些不太厚道,但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朝廷的
圣旨搁在那儿,谁敢不从!
说到这里,似乎王、蒙两家的恩怨纠葛已经划上了句号,因为蒙氏家族已经家破人亡了嘛!可是,历史却像一位天才导演,总喜欢在应该全剧终的时候,突然抛出一个彩蛋。
而这次的彩蛋,是一支毛笔。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点,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据说就是蒙氏的代表人物,有着“中华第一勇士”头衔的蒙恬发明的(确切地说是他改良的)。
而王氏家族的后人,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则是手握蒙恬“发明”的毛笔,挥毫泼墨,书写了《兰亭集序》这幅“千古第一行书”。毫不夸张地说,王羲之的“书圣”美名,以及《兰亭集序》下落的扑朔迷离,几乎把王氏家族的整体知名度提升了一大截。可是,作为王羲之的“作战武器”的发明者,万里长城的监修者——蒙恬,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却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甚至变得籍籍无名。
如果可以为这出历史话剧进行颁奖的话,蒙氏家族作为最苦逼、最悲情的角色,一定能荣膺“OHMYGOD最佳配角奖”。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再次感叹:历史真是幽默啊!千古文人
手中的“兵器”,居然是由“一介武夫”发明的,而历代的文人,却每每喜欢用它来书写一些武夫无礼、鲁莽乱政之类的“锦绣文章”。
这样的冷幽默,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因果报应”?
二、孝悌流芳:王览争鸩、卧冰求鲤——魏晋风流美名扬
作为王氏家族的始祖,王翦、王贲、王离三人,在当时可谓牛逼到了极点。不过,这三人终究是武将,与王氏家族后来的书香门第形象,稍微有些冲突,因此不能算作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代言人。
那么,什么样的牛人,才能算是合格的书香门第代言人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这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他就能勉勉强强作为书香门第的代言人吧!
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呢?答案就更简单了,简而言之,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华夏子民最喜欢交口称赞的人,恐怕就是史书上的那些孝子们了。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也不管他是才子,还是傻子,只要他是孝子,那他最差也能青史留名,好一点甚至能流芳百世。
1.史上最牛孝廉
而在汉朝时期,汉武帝还特地设置了一种选拔朝廷官员的考试科目,名字就叫做“孝廉”。
那时候,只要你是个大孝子,或者你非常清廉,恰巧你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孝顺、清廉的美德,再恰巧有人揭发了你,哦不是,是推举了你,那么,你就可以免试进入中央,成为一名光宗耀祖的朝廷官员,从此捧着铁饭碗吃皇粮。有些混的好的“孝廉”,甚至能借此东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哪怕是成为一朝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自古以来,名头最响、爬的最快、官位最高,但是却藏得最深的孝廉,您猜是谁?
曹操!
对,您没看错,我更没说错,那位名头最响、升迁最快、官职最高,但是却藏得最深的史上最牛孝廉,正是曹操,三国时期最具传奇性和争议性的枭雄,曹操!
有人说,曹操奸邪狡诈,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雄;有人说,曹操骁勇强悍,是个毫无争议的枭雄;也有人说,曹操文韬武略,是个难得一见的英雄;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曹操在历史
舞台的首秀,是以孝廉的身份粉墨登场的。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
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或许,这时候的孝廉制度,
水分已经很大,甚至曹操被举为孝廉,跟他是不是孝子,压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曹操的孝廉身份,却是毫无争议的史实。后来的曹操,虽然生前一直以丞相的身份自居,但是他死后被追封为了魏武帝。一个孝廉出身的人,能混到这份上,你说历史上名头最响、升迁最快、官职最高、藏得最深的最牛孝廉,不是曹操,还能是谁?
只可惜,曹操虽然荣膺了“史上最牛孝廉”的称号,但是由于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与孝廉的行为规范,出入太大,再加上他的诸多“豪言壮语”,譬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再如“但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等,以至于后人对他的评价,都带有一定的贬低色彩。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孝廉的知识,目的不是为了科普,而是为了说明一点,那就是“孝”这个品德,自古以来都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有些人,哪怕无才无能,但是只要沾上了“孝”字,那他就能够流芳百世;而有些人,哪怕他才华横溢、功勋卓著,但是只要背
上了不孝的骂名,那他就铁定要遗臭万年!
而接下来要介绍的王氏家族的两位老祖宗,就是属于那种流芳百世的大孝子!
2.二十四孝悌
说到孝子,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代最权威的“孝子排行榜”——《二十四孝》。该书搜集了二十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孝道故事,其中“卧冰求鲤”的主角,就是王阳明的老祖宗王祥。
王祥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年幼丧母,后妈朱氏对他又非常不好,打骂是常有的事儿,还时不时在他父亲面前说他坏话,最后连他父亲也疏远了他。
王祥的父亲病逝以后,后妈对他的虐待更是变本加厉,有一次,甚至对他起了杀心,竟然弄了一碗“毒酒”,哄着、骗着甚至逼着王祥喝下去。王祥也是太孝顺了,本着“母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心思,竟然明知酒有毒也不拒绝。
好在王祥还有一个心地善良的弟弟,名叫王览,是朱氏的亲生儿子,与王祥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王览知道酒里有毒,于是急忙把毒酒抢走。朱氏当时就急了,赶紧把毒酒收了回来,王祥也因此逃过一劫。
后来,但凡朱氏给王祥吃的东西,王览都要凑过去先尝尝味道,朱氏怕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毒死,从此再不敢下毒。这个故事就是后来被广为传颂的“王览争鸩”。
可以说,王祥的童年就是一场悲剧,亲爹不疼、后娘不爱,伤心的时候连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资格都没有。不过,王祥本性纯善,后妈虽然对他不慈,但是他对后妈却没有不孝。
长辈们年老病多,他便煎药侍奉,忙前忙后,后妈要求过分,大冬天嚷着要吃鱼,他也二话不说,一个人跑到结冰的河面上,衣服一脱,光着膀子凿冰钓鱼。或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两条鲤鱼突然从河里蹦了出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就往家里跑。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后来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中,而“王览争鸩”的故事,则被收录在《二十四悌》里,兄弟两人、孝悌流芳,古往今来,也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
……
展开
——穆宗皇帝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控梦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攻不在禹下。
——曾国藩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慎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