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魏晋玄学及一代儒士的价值取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005878
  • 作      者:
    冯祖贻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冯祖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1964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师从何兹全教授攻读魏晋南北朝史。70年代后,改攻中国近代史,有《清末社会思潮》、《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邹容陈天华评传》、《百年家族·张爱玲》等论著问世,在大陆、港、台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魏晋玄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产生于一个特殊时代,对当时及以后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生活、意味及文化、艺术均产生重大影响,后人称之“魏晋风度”。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库:魏晋玄学及一代儒士的价值取向》以简练的语言,概述了魏晋玄学产生、兴盛后又与佛学合流的全过程,对知识界在玄学影响下,因思想解放而在价值取向上产生的变化,作了多层次的介绍。一些魏晋儒士特立独行的形象因之树立在读者面前。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两晋的豪门,是西晋大名士王衍族弟。他的习玄可追溯西晋,他曾回忆在洛水边与裴颁、阮瞻清谈经历,可见正始、元康间玄学对他影响,他说当时便很佩服裴颁的主张。东渡后,他既是朝廷柱石,又没忘记他是名士,以至多次玄谈他都是召集者,名士们也无不奉他为领袖。他的清谈也起了安定人心的作用。《世说新语》说他的清谈“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所言三理,前二者出于嵇康,后者出于欧阳建,都是玄学中的老议题,不过“无所不入”,说理透彻,技巧很高。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略晚于王导,在控制权臣桓温专横,维护东晋政权稳定上起着很大作用。他当宰相时,组织了有名的“淝水之战”,当他侄儿谢石、谢玄在前方战胜苻秦大军的消息传到,他正与宾客下棋,看了战报“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何事,才徐徐回答“小儿辈遂已破贼。”送完客回屋室,“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这自然是一种修养和风度,表现的是“矫情镇物”。(《晋书·谢安传》)谢安也是当时清谈领袖,清谈家王濛、王修、许询及名僧支遁(道林)都是他的谈友。一次在王潆家专谈《庄子·渔父篇》,支遁作“通”,谢安作“难”,谢安的“难”有万余言,“才峰秀逸”,“意气相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可见谢安清谈水平不低。然而大家关心的是双方谈锋是否所向披靡,语言是否美妙,“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辨其理之所在。”(《世说新语·文学》)
  王敦(266-324),字处仲,为王导从弟,东晋时大将军。在镇豫章时,幕僚中便有不少南渡玄士如谢鲲,听说有“璧人”之称的卫玠南下,特迎入幕府清谈弥日,王敦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卫玠竟因疲劳而死。(《世说新语·赏誉》)他又很欣赏王羲之,“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指当时名士阮裕)”(《世说新语·赏誉》)可见对玄学喜爱之深。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在东晋做到大司马、大将军,与王敦一样,是个政治野心家。他强过王敦的地方,是他早年便参加了王导、刘恢、王漾等大名士的聚会以是《世说新语》的《言语》、《文学》等篇屡屡出现他的身影。有一则说他与刘恢一起听人讲《礼记》,有一对答。桓温说:“时有人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答:“此处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桓温认为所讲已离“玄门”即玄理不远了。
  ……
展开
目录
一、魏晋玄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纷乱的年代与名教危机
1.纷乱的年代
2.名教危机和儒学地位的下降
3.诸子学兴盛与道家抬头
(二)儒士的人格觉醒
1.党锢之祸和儒士的集体觉醒
2.儒士的个人觉醒
3.儒学从繁琐到简约
(三)从清议到清谈
1.东汉的征辟察举和清议
2.魏晋玄学的雏形——刘劭的《人物志》
3.清谈的出现及其内容、形式

二、魏晋玄学的四个时期
(一)正始玄学与何晏、王弼的“贵无”论
1.何晏的“无名论”
2.王弼的“以无为本”——名教出于自然
3.正始名士与正始玄风
(二)竹林玄学与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1.嵇康、阮籍的自然本体论与对伪名教的揭露
2.嵇康、阮籍对生命的感悟和思想矛盾
3.向秀的“以儒道为一”
4.竹林清音与竹林七贤的政治分化
(三)元康玄学与裴颁的“崇有论”、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及郭象的
“独化”论
1.裴颁的“崇有论”
2.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3.郭象的“独化”论与名教即自然
4.元康放达之风及“将无同”出现
(四)东晋、南朝的玄学与儒、佛、道的关系
1.帝王将相亦向玄
2.佛教的玄学化
3.道教教理与玄学的相通
4.儒学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三、魏晋玄学与一代儒士的价值取向
(一)以隐逸、清高相标榜的社会风气
1.世务为耻,玄言为高
2.重名轻实,以文为上
3.清简宽仁,反对猛政
4.远离政治的高人、逸士们
(二)以自然、真情为高的精神追求
1.反对虚伪,热爱自然
2.个性的张扬
3.对真情的歌颂
4.闺阁中的真情与女性的解放
(三)宽人严己的道德风貌
1.新的道德典范确立
2.虚己待人的风度
3.道德的家族传承
4.自我努力与改过自新
(四)新的美学观及其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
1.以个体感受代替社会感受的美学标准
2.文学上的成就及文论的繁荣
3.书法上的成就及书论涌现
4.绘画上的成就及别开生面的画论
(五)走向反面
1.贪鄙与吝啬
2.服食与鬼神信奉
3.对奴隶、依附民的剥削——玄士闲适生活来源
4.从至虚、顺性到肆情放荡——魏晋玄学的终结

四、玄学向佛学的转向
(一)道安、慧远的早期般若学
1.道安与“格义”
2.六家七宗
3.道安、慧远的般若学
(二)鸠摩罗什、僧肇的大乘空论
1.鸠摩罗什的“中观”空论思想
2.僧肇的《肇论》
3.是佛似玄的大乘空论
(三)竺道生的涅槃佛性说
1.“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提出
2.顿悟说
3.从本体论到心性论
(四)向佛的儒士
1.儒士向佛的多种表现
2.谢灵运的《辨宗论》
3.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归心篇》
尾声:简释“清谈误国”

附录
(一)东汉末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二)三国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三)两晋、宋、齐、梁、陈各帝姓名、年号(只标元年)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