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战斗场面往往与书里不同。比如说,《祸起观音院》那段,书里的黑熊精和孙悟空从早晨打到中午也没分出个胜负,以致于黑熊精要求暂停,吃完饭再战。也就说二人武艺不相上下,猴子顶多也就强个精力旺盛,不用吃饭。从菩萨后来给的待遇看,二人也是相同:你戴紧箍咒,我也有紧箍咒。可是到了电视剧里,黑熊精让猴子三拳两脚就打趴下了,只不过逃到洞里,让猴子一时奈何不得。
《趣经女儿国》那段,书里的蝎子精一身好本事,似乎长着很多手,钢叉没头没脑地扎过来,孙、猪二人合战多时也占不得便宜。妖精最后懒得缠斗,使了“倒马毒桩”,将大圣和八戒蛰倒。到了电视剧里她就战斗力平常,靠了一把勾魂摄魄的琵琶弹得猴子头昏眼花,才着了道。而猪八戒因为色心大起,凑得太近,才被蝎子蛰中要害。
《智激美猴王》那段,书里奎木狼变化的黄袍怪也曾跟孙悟空大战了五六十个回合,到了电视剧里完全不是对手。当然,原作似乎就有点问题,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天界所有人马都困他不住,而奎木狼不过是28宿之一,到了凡间怎么反倒跟老孙本事仿佛?原著里有很多妖精功夫不逊,又有法宝,孙悟空处处败北,次次找观音菩萨,显得当年的“齐天大圣”浪得虚名。这么看反倒是电视剧的设计更严谨了。
电视剧跟原著贴得很紧,但也有几集体现了编导的创新,算得上一戏一格。
《计收猪八戒》是照80年代盛行的轻喜剧拍的。所谓轻喜剧,既不像周星驰的癫狂喜剧,也不像《围城》的幽默喜剧,就是半喜剧不喜剧,把日常生活略做夸张弄成笑料。猪八戒强占高翠兰,手段恶劣,“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而且一进门见着猴子变的翠兰“一把搂住,就要亲嘴”,可见早已生米做成熟饭。可是到了电视剧里就喜兴多了,形象也正面多了。先是老猪抱打不平,救下被地保强抢的高小姐,然后着重表现了他的干活蛮力和吃饭海量,高老太太是越看越欢喜,就许了这门亲事。摆酒当日,老猪喝得酩酊,醉后暴露了嘴脸。这段拍得妙趣横生。
展开
——徐贵祥(著名作家)
正如书名《黄金档》,李星文关注的是曾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的那些主流电视剧。表面看来,这只是又一次“怀旧”而已,但要想真正唤起大众的“集体记忆”只靠些剧情分析、艺术鉴定绝对不行,那些早已是公论、定论——必须有料,让人有重返当年的体验快感,窃以为《黄金档》就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写到的每一部剧,都是从台前到幕后,从大环境到小细节,前世今生,面面俱到,不但展示作者的文笔功力,更尽显发烧友的博闻强记,关于经典剧的各种趣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黄金档》最好看之处,在于除了美学价值、八卦快感,还有从大时代的角度审视经典剧的社会意义,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的多元视角文本,极具收藏价值。
——魏君子(港片专家)
有温度,有感觉,有记忆,有意义,李星文是电视剧领域名副其实的“百晓生”。《黄金档》的最大意义,是梳理、重现了读者和观众的一段段集体回忆,这些回忆美好而深刻,既是个体经验的鸳梦重温,也是这几十年来波澜壮阔历史的视像化缩影。一沙一世界,一剧一人生,一书一纪念。电视剧其实是公民社会最基础、最温暖的视像载体,是最能撼动社会敏感神经的艺术食粮。每一个公民都能从电视剧里接收到最家长里短、最和蔼亲切的信号,体味美好与丑陋,幸福跟苦楚。看完李星文先生的《黄金档》。你能感觉到华语电视剧跟每个公民之间距离缩短的过程,这个过程真实、生动、美妙,细部纤毫毕现。
——谭飞(影评人)
这是一部记录当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大史记”,同样也是一部观点辛辣的大点评。字里行间都是浸染着作者的热血与情怀的,这不仅仅是源于他对电视领域的爱,更是源于他在报业初始至今一贯对读者的尊重。我觉得这书带给当今文艺界以醒思的机会,也带给了大众超越了时代的感动。
——宋子丈(影评人)
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描述,客观的评价,中国电视剧的光荣与梦想,尽在其中。
——刘烨(青年演员)
这是一本有品,有心,有格之作1作者李星文对中国影视文化有着深沉的责任感。
——段奕宏(青年演员)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老电视剧中藏着那么多鲜为人知的秘辛,影视前辈的艺术情怀,1980年代的创作氛围,无不令人神往。
——孙俪(青年演员)
这是一本历史书,其中有对尘封往事的打捞。这是一本发烧书,其中有对经典作品的咀嚼。这也是一本粉丝书,其中有对明星和好戏的真诚赞美。
——王珞丹(青年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