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1078
  • 作      者:
    马泽文著记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新世纪十年,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如何迅猛崛起为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
  百年中国梦,近代以来志士仁人的强国富民梦想如何在十年间照进现实。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忠实记录,全景展现,一位记者眼中的大国十年,十大记者鼎力推荐。
  中国版的《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书架前的你,就是《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的主角。
  新世纪十年来最激动人心的创作,不只是总结,更为了启迪。
展开
作者简介
  马泽文,媒体从业者,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系贸易与经济专业毕业。在财经、历史、传媒方面颇有涉猎,并有多篇相关文章发表。曾供职于陕西电视台,现供职于北京电视台。即将出版新作《理想国与未来梦--决定我们发展趋势和未来变革的一般原理及潜藏力量》。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讲述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是史无前例的十年。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这十年间得到了空前的光大和绽放。在这十年里,这个国家及其人民都在经历着成长和变化,其中既有轰轰烈烈、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又有波澜不惊、平淡从容的琐碎事。《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记录的就是在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及其这个国家的人民在追求“光荣与梦想”、“崛起与复兴”过程中的大事件、大人物与琐碎事、平凡人。
  美国作家及著名记者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是一部由新闻记者写就的美国断代史,作者对1932—1972年40年间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给予了场景宏大又细致入微的描述。《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在70年代末曾在国内出版发行,它的面世在当时及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曾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过较大反响,影响过一代文字工作者,被誉为传媒人的必读书。虽然,中国今天模仿的同类著作还可能无法与之比肩,但中国这十年的伟大历史应当孕育出一部同样伟大的作品。《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即书写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的一部断代史,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勾画了十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者对这十年间中国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十年间发生在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它将历史视作活生生的个体,而非毫无头绪的事件的集合体,用最微小的细节与最宏大的事件间的对比来增强历史的“厚实感”。
  一转眼之间,一个世纪的十年就这样悄然走过。对许多人来说,除了年轮的日渐增长外,十年几乎是悄悄地滑过,很少有人留意宇宙中这短短的一瞬到底留下了什么。很多人都想从这十年的发展变化中回顾一下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历史,并且从历史的趋势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而《中国的光荣与梦想:21世纪前十年中国镜像》为我们每个关心这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命运与前途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回顾、反思和展望的机会。
展开
精彩书评
  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曾在中国引起过热烈反响,尤其是影响了许多新闻媒体人。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看到一本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如今,这本《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终于诞生了。这是一本有中国特色的“光荣与梦想”,无意与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作比较,但这本书的确写出了这十年来中国的真实变化和真切情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本书。
  ——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光荣与梦想”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在寻找的内心支撑。在大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精神层面的关照和鼓舞。在《中国的光荣与梦想》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曾经的那些精神力量,会明白我们为何而出发以及在这些精神力量光芒的探照下看清未来的方向。
  ——中央电视台编辑记者 赵梓汐  
  我们只有从过去的迷失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和不断改进。而本书为我们每个关心这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提供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记者 辛明  
  130亿年前,宇宙中的第一颗恒星才刚刚诞生。而将130亿年平摊给13亿中国人,正好是十年,十年有忘不了的人,十年更有说不完的事。此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巨细无遗又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十年来,大中国的小与小国民的大。所述所思,至真至诚。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本书的主角。
  ——《新京报》记者 孙旭阳  
  十年中国,使媒体从没有像今天这般自由和自信;而十年媒体,则使中国变得越来越法治和民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主旋律的集合,更是一段中国历史,尤其是媒体与国家互动进步的备忘录。
  ——《华商报》记者 崔永利  
  作者基于新闻实践与思考,并不满足于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实录,而是用独到眼光审视与剥离,穿过表象走进深处,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富有创意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为人们研究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提供了有效信息。
  ——中国电视受众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电视台高级记者 于聚义  
  过去的十年既是民族强盛、光荣绽放的十年,也是危机丛生、备受考验的十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充满机会和梦想的时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正当其时。阅读这本书时,我们既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中国经营报》记者 丁玉萍
  本书内容巨细无遗,宏大而细微地记录了这十年间中国在追求“光荣与梦想”、“崛起与复兴”过程中的大事件与大人物以及琐碎事和平凡人,堪称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百科全书。
  ——《中国体育报》记者 部国华  
  细节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力量。本书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书写这十年间中国的社会万象,勾画出了这十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立体画卷,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
  ——北京电视台记者 刘虎  
  十年改变了我们,也改变了这个国家和社会。从这本书中可以考察出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演绎及变迁,并且能从历史的趋势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及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辛苑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中国生命
  中国的生命周期
  古今中外,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演进都会呈现出周期现象,历史运行中呈现出的某种规律性和看似偶然的巧合常常令人惊叹不已。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研究西方霸权兴衰史时,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国家就像人一样,其生命存在着一个周期,从婴儿到生命力旺盛的青年时代,再到中年,然后逐渐老去,直至生命终结。金德尔伯格把这个观点称作“国家生命周期”。
  把某一物象当作人一样来研究其生命周期的不仅仅限于国家这一个抽象体。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后,它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呈现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由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试销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国家生命周期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表明,任何国家或产品尽管不是一个有机体,但它们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有出生就会有死亡,有成长就会有下降,有加速就会有减速,有黄金期就会有衰落期。
  “国家生命周期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也适合中国历史的王朝循复。每个朝代都类似于一个生命有机体,在当时的生存、发展环境中,从奠定基业开始达到鼎盛时期,然后逐渐衰落,中间一般都要经过动荡、中兴、繁荣、鼎盛、衰落、瓦解等阶段,到最后被新的王朝取代。
  在综合“人的生命周期”、“国家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对“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也作出了权威研究,并概括出了“中国的国家生命周期”参见《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胡鞍钢,《新华文摘》,2006年08期。。
  胡鞍钢研究认为,“国家生命周期”就是“用生命周期来描述、认识和理解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个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准备期或准备成长期,其基本任务是为经济发展准备各类条件,如新制度建设、工业原始积累、技术引进、开发人力资本等;第二个阶段是经济迅速发展期或迅速成长期,即经济增长加速期,也称之为经济起飞,一个大国的经济起飞就是迅速崛起期;第三个阶段是经济强盛期,这是一个大国的鼎盛期,但此时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第四个阶段就是高峰期,同时也是相对缓慢发展期;第五个阶段就是国力衰落期。
  胡鞍钢采用了五个指标来计算、衡量和考察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这五个指标是:一国的GDP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一国的出口额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一国的人力资源占全世界总量的比重;一国的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一国的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依据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以上五个指标,胡鞍钢分析和描述了中国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
  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当然这个经济是农业经济。这个时期是中国发展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二个阶段,即准备期和快速成长期。从1500年到182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这一时期国家的发展出现了长期性的停滞。1500年之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人均GDP差距开始出现,1750年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750年之后中国和西欧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在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发展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在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三个阶段,即强盛期和缓慢发展期。
  1820—1840年以后中国农业社会逐步解体,进入到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四个时期,即衰退期,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1949年。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将近33%,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占世界的30%以上。1870年中国出口占全世界总量比重的2.5%,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后来中国的出口迅速下降,到1950年跌至历史最低点。在194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按照1990年的价格是439美元,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中国会从强大中很快衰落下来?胡鞍钢分析认为,当世界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时,中国却仍然是农业社会,这样势必就要衰落,除非向工业经济、工业社会转变。而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具有几千年农业传统文明的社会里,缺乏工业化和全球化条件下的创新动力,是导致中国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从1950年以后,中国才开始进入到现代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经济准备成长期。其间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2%,出现了经济起飞的趋势,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950年的4.5%提高至1957年的5.5%。然而此后的“大跃进”中断了这一黄金发展期,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到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下降到4.9%。但在1950—1980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实现了工业化初期的目标,加速了工业化原始积累,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80年以后,中国进入到现代经济的起飞阶段。从国家生命周期来看,1980—2020年间,中国都处在现代国家生命周期中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经济起飞阶段和迅速崛起阶段,衡量国家生命周期的各项指标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不断提高。
  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堪称是世界的奇迹。中国打破了二战后日本创造的世界经济增长的纪录,经济增长率和高经济增长的时间都超过了日本。1978—2008年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30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9.7%以上,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0年增长了近100倍,从2004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1978—2004年间,中国工业总产出增长了16.8倍,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2%;另外,中国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中国内地总人口突破13亿;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地位在迅速上升,2009年12月末,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在综合国力排名中,中国排名世界第七。同时与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在明显缩小。1980年时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相对差距为4.75倍,到1990年减少到3.92倍,2003年进一步缩小为2.23倍。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提高了全球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的扩张。1990—2002年期间,中国对世界新增GDP的贡献率为27%,而美国为21%,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发动机”。
  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水平,GDP占世界总量约1/5左右,贸易增长将超过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综合国力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将由三倍缩小为两倍以内,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
  从2020年以后,中国将进入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中的第三阶段,即经济强盛期。这是一个大国的鼎盛时期,经济总量将不断增大,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历史总是充满着神秘和奇迹,它似乎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某种因果轮回的周期。有人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过程中,发现中国历史大约每800年可分一段落,也就是一个历史周期,亦即每隔70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历史的“大兴盛”。
  公元前8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周公摄政时期,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史上最强大的世纪;过了700年,公元前一世纪,西汉进入强盛时期,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强盛的国家,有句话叫做大汉尊威,汉人的说法也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强大鼎盛时期而来的;再过700年,就是公元7世纪,这是唐朝的强盛时期,唐朝在当时是全世界的中央帝国,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景象;又过700年,到了公元14世纪,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时代,明朝的枪支、弹药、造船技术都是当时世界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也是世界最强大的;再过700年,正好是公元21世纪,各种预测和迹象表明,中国将再次登上历史的鼎盛时期。
  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2040年左右GDP达到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另有研究认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演进是以两百年为单位,在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如史学家唐德刚所说,中国要完成向现代文明的转型,需要两百年的时间,这刚好也是在2040年左右。
  对照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有分析认为:18世纪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的工业、政治和帝国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并开发出电话、汽车、电视、喷气式飞机、因特网等各种主要的新技术,改变了世界;21世纪则是中国的世纪,作为全球最多的人口国家,拥有无可比拟的市场规模、工业产品、世界贸易、债券价格……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改变全球供求关系的格局,中国将成为在强大综合国力基础上具有主导能力的世界强国。
  2007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用《中国世纪》做标题,通过驻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个国家共12名记者的联合采访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中国世纪来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这组《中国世纪》的报道无不感慨地认为:闭上眼睛想想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历史,你会觉得中国正目标明确地走在新时代;经过200多年的战争与动荡岁月,中国目前正处于二百年来前景最灿烂的时期,中华民族正在同未来约会。文章引用密歇根大学的一位学者的话说:“中国人都很谦虚,但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点也不夸张。”新加坡资政、国际知名政治家李光耀在谈到中国的发展步伐时曾不断感叹,“时时令我惊愕”。他估计到2050年,中国就会赶上美国。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也认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中心。
  每800年一个轮回,世界风水轮流转。历史在冥冥中昭示着“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到来。
  关于未来中国将如何跳出历史兴衰的周期率,走出国家生命周期的紧箍,走上一条持续的发展之路,这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而在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也许给出了其中的一个答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十年一梦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1949—2009年,弹指挥间,沧桑巨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0年是一个甲子,也是一个重要循环周期的完成。一个甲子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不算太长,但对一个人来说,要是到了这个年龄,也就是“花甲”之年了,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后期了。2009年又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刚过30年,也还处在“30而立”的年纪。按照中国的元运说,比如“皇极经世”的说法,一元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世就是三十年。按此说法,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世,亦即前30年和后30年。
  对于这两个30年,不少研究者认为:前30年中国走的是“政治、精神、平民”的路线,后30年走的是“经济、物质、精英”的路线。——前30年主要精力都放在政治上,平民路线使精英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为政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后30年的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让人性获得巨大解放,物质财富空前繁荣。概括地说就是,前30年收获的是政治、民心和精神财富,后30年收获的是经济、人性和物质财富。
  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时,关于后30年的讨论格外热烈,而前30年似乎被人们遗忘。这种划分和论述有“人为地割裂了新中国前30年和后30年的历史连续性”之嫌。而且在涉及这两个30年的讨论时,还往往隐含着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倾向——一些讨论在强调中国经济改革高度成功的时候,总是隐含着一个对前30年的否定前提,似乎只有否定前30年才能够解释后30年的成功,这使得新中国前后30年的关系问题变得分外突出。
  对于共和国60年的历史,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整体性视野和纵深向史观。无论从哪种角度,把前30年和后30年对立起来的论述都有失偏颇,而且难以真正解释共和国60年的整体历程。
  其实,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为“富民强国”梦想而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富民强国”为主旨的“中国梦”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60年一个甲子循环周期让中国的富民强国梦想变得清晰可见,而这一个大的周期和大的梦想却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的周期和梦想逐步完成和实现的。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历史上的大目标和大周期往往也都是由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周期分步完成的。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认为,两党政治使美国历史每隔12年就出现一个阶段性周期,前后两个阶段性周期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地相互否定,而是在延续政策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和纠正。如此往复循环,美国社会才得以沿着螺旋式轨迹不断提升。
  中国虽然不是两党制政治,没有政党轮替之制,但中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五年计划/规划”模式,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周期特征。这个周期的时间并不是“5年”,也不是亚当斯的“12年”,而是有中国特色的“10年”。如果按“五年计划/规划”模式来考量,5年时间相对太短,很多的政策和计划都难以实现,阶段性周期特征也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在中国政治换届方面,每届政府一般都会谋求两届连任,这也是为了保持政策和计划的连续性。十年的时间一般都会达成一个大的目标,阶段性周期特征也就会呈现出来。因此,亚当斯的“12年”阶段性周期在中国就变成了“10年”阶段性周期。
  当然,中国每“10年”为一个阶段性周期前后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断裂和否定的,而是在延续和修正下继续前进,让中国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和提升。
  十年寒窗,十年一剑,十年一梦……中国人在做事时也常常用十年的时间来为自己制定一个中长期计划。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一般每隔十年的时间就会呈现出一个阶段性的周期特征,而其中又基本以逢“9”之年作为分水岭。从1949—2009年,中国每一个“十年梦想”及其阶段性周期特征都如下般呈现出来。
展开
目录
序 言
感受国家的心绪/1
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2
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5
引 论
第一章  追 梦/3
第一节  美国梦想/4
我有一个梦想/4
最后的帝国/7
第二节  追梦中国/9
百年中国梦/9
梦想照进现实/11
第二章  共 和/15
第一节  和与共和/16
中国“和”文化辨析/16
“共和”的渊源及嬗变/20
第二节  共和中国/25
走向共和/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
第三章  国 脉/35
第一节  中国生命/36
中国的生命周期/36
十年一梦/41
第二节  国脉民命/51
国家的荣光、责任与希望/51
人民的梦想与价值追求/55
上 篇
第一章  交 锋/61
第一节  和而不同/62
黑色周末/62
冬日里的暖阳/67
四月海上花/70
和而不同/72
第二节  温故创新/76
丑陋的“买春团”/76
温故创新/78
第二章  归 一/83
第一节  双花竞艳/84
从“不靖”到“良好”/84
浴火重生/87
第二节  走向一统/92
跨越60年的握手/92
和平统一的曙光/94
第三节  倒行逆施/98
圣城阴霾/98
疆城烽火/102
第三章  复 苏/109
第一节  柳暗花明/110
普天同庆/110
我向总理说实话/113
中国的根本问题/117
五千年来从未这么好过/120
第二节  蒸蒸日上/125
我们的休假年代/125
WTO时代的幸福生活/129
中国列车稳健提速/134
第四章  制 衡/139
第一节  东成西就/140
高峡出平湖/140
神奇的天路/144
东成西就/148
第二节  谋篇布局/153
重振“东方鲁尔”/153
中原定天下安/157
谋篇布局/161
第五章  突 破/165
第一节  跨越时空/166
飞离摇篮的中国人/166
亘古未有的大变局/170
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176
第二节  扶摇直上/182
大国崛起需要怎样的股市/182
30年转折大调整/188
下 篇
第六章  寻 乐/197
第一节  艺海浮沉/198
“大片”景象/198
艺海悲歌/203
第二节  平民造星/208
选秀造就的庶民胜利/208
“恶搞”带来的快感/213
草根娱乐文化的兴起/216
第三节  全民找乐/219
我们是怎样的一代人/219
穷人很苦富人很烦/224
第七章  法 为/227
第一节  制度之恶/228
被收容者之死/228
冤案是如何诞生的/233
第二节  制度之惑/239
疯狂的“拆迁运动”/239
“猫与鼠”的暴力游戏/246
法治的光芒/249
第八章  生 民/253
第一节  三大痛殇/254
世纪初的大瘟疫/255
汶川大地震/263
让生命之光愈发鲜亮/272
第二节  农民工、矿工、奴工/277
城市“边缘人”/277
卑微的伟大/282
被击穿的文明底线/288
第三节  “三座大山”/294
病不起的天价医药/294
为学费绝望的人/299
从“精英分子”到“普通劳动者”/303
安得广厦千万间/306
第四节  为民立命/313
“治理时代”的先声/313
为民生鼓与呼/317
第九章  迷 失/323
第一节  生态之危/324
强本节用/324
立德立信/331
第二节  精神之失/336
误入歧途的人们/336
个人恐怖主义/341
痛不自生/346
第十章  创 造/351
第一节  中国创造/352
科学与和谐/35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357
“复兴”、“启蒙”抑或“新人文运动”/363
第二节  和平崛起/368
崛起不是为了复仇/368
60年复兴之路/373
后记
下一个十年:责任与自由/381
中国的责任/382
“集体中国”与“公民中国”/385
各章节进一步阅读、参考与摘引资料/3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