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墙知情录.三,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9271
  • 作      者:
    尹家民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李宗仁归来幕后<br>     “密使”在行动<br>    炮击金门“救”了蒋介石<br>    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br>    撤兵朝鲜的拉锯战<br>    周恩来指挥下的尼克松访华接待组<br>    中方坚持尼克松要乘坐中国的飞机和防弹红旗车<br>    在苏联企图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前,尼克松巧透机密<br>    柯西金打给毛泽东的热线电话被挂断<br>    苏“密使”与台“新闻局长”再晤维也纳<br>    毛泽东1 2万美元买下李宗仁的文物<br>    毛泽东设想:新政协里要有蒋介石的“嫡系”才好
展开
作者简介
    尹家民,军人,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多部将帅传记文学作品而成名,“黄埔系列”和“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陈赓大将》、《将军不辱使命》(黄镇传)、《舰队司令生死传奇》(陶勇传)、《谁为中国声辩》、《百将之夜》、《家民纪实文集》(七卷本)、《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等纪实作品四十余部,另有《心融进蔚蓝》诗集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回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国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红墙知情录3: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乎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司徒雷登之所以没有完成北平之行,据后来解密的美国档案披露,在黄华6月28日通知以后两天,司徒报告美国国务院,说他拟作北平之行,并分析了此行的利与弊。利的方面,可以藉会晤中共负责人获得有关中共意向的最权威消息,及有可能影响中共不要倾向苏联。司徒指出的弊害是,此行可能使国务院在国内批评中处境尴尬,美国的西方联盟对此率先破坏反共联合阵线的做法不满;还考虑到此行可能提高中共与毛泽东在中国及国际间的声望。为了抵消这些后果,司徒提及也作一次相似的广州之行;但是,他担心这种双重努力看起来可能像是干涉中国内政,而会激怒中共。司徒请求美国国务院早日给予指示。司徒的报告使美国国务院中主管远东事务的官员们意见冲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只好将矛盾上交。据国务卿艾奇逊的说法,将这个问题呈交“最高当局”,而最高当局决定不让司徒成行,主要由于怕招致国内的不良反应。7月1日,国务院当即将此决定电告司徒大使:“根据最高层的考虑,指示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访问北平。”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对于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政策已经形成,即使司徒雷登去了北平,也改变不了新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的政策,这是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决定的。没有和司徒雷登见面的毛泽东,送给司徒雷登的礼物就是那篇措辞辛辣的《别了,司徒雷登》。 <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决意“倒向”苏联<br>毛泽东向米高扬阐述共和国外交的最初设想<br>毛泽东送走了“司徒雷登”,迎来了“白皮书”<br>在大洋彼岸,白宮也在谈论毛泽东<br><br>第二章 周恩来、陈毅在昆明的日子<br>忙里偷闲,也要做做“思想工作”<br>工作之外,尽显常人常态<br>坦对婚恋,“不做妻子可以成为朋友”<br>处乱不惊,生死置之度外<br>共渡难关,“搞这么多楼堂馆所干什么?”<br><br>第三章 周恩来访问十四国随员轶闻<br>译员最忙,冀氏皮衣<br>两机会合,国货最好<br>总统被刺,还去不去?<br>周恩来始终把尊重他人放在第一位<br>总理兴致,改名“杜山”<br><br>第四章 陈赓赴朝趣事<br>被高岗拉去跳舞的陈赓大喊“救命”<br>“特科老手”硬是没有摆脱“盯梢”处长<br>陈赓一句“该吃饭了”替大伙解了围<br>陈赓:“说后勤部长贪污一车黄金你信吗?”<br>责备演出队:“你这个团长带的什么兵?”<br>陈赓偷走彭德怀一个“卒”<br>陈赓坚持说自己在志愿军里是“后来的”<br><br>第五章 撤兵朝鲜的“拉锯战”<br>毛泽东关注谈判的每一个细节,亲自点将<br>撤兵问题成为焦点<br>毛泽东“谈谈打打”,把敌方又拉回谈判桌<br>“战俘问题”又僵持不下<br>毛泽东“双管齐下”策略奏效,中国全部撤军<br><br>第六章 中美间的秘密会谈<br>毛泽东再度提起“解放台湾”<br>所谓“神的谕示”<br>艾森豪威尔要蒋介石放弃大陈等岛<br>中美之间开始了大使级会谈<br><br>第七章 周恩来指挥下的尼克松访华接待组<br>严格的保密:对谁都不许说,即使是夫妻也不能说<br>周总理亲自为基辛格安排住处,要求工作人员不卑不亢<br>起草公告稿:短短200字,费了很大气力<br>中方坚持尼克松要乘坐中国的飞机和防弹红旗车<br>周总理让翻译搬来几本大辞典,要查清“viability”的确切意思<br>起草公报发生分歧,周恩来不满意美方的草案<br>周恩来选定了那张双方即将握手的照片<br>周恩来坚持租用通信卫星,认为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br>周恩来理解美国国务卿的怨言,启发乔冠华灵活对待公报<br><br>第八章 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br>结婚与离婚,都出自同一原因<br>谈至半夜,斯诺就是不说那句话<br>海伦一生中失去了多次机会<br><br>第九章 红岩村走出的共和国外交夫妇们<br>王炳南与王安娜:一对异国鸳鸯<br>一乔一章与二龚:命途多舛<br>张颖与章文晋:周恩来牵线<br>康岱沙与陈叔亮:邓颖超搭桥<br><br>第十章 炮击金门“救”了蒋介石<br>毛泽东推迟炮击时间<br>赫鲁晓夫另有打算<br>林彪建议跟美国通个气<br>蒋介石侥幸躲过金门炮战<br>美国总统被炮击弄糊涂了<br>奇特的“隔日打炮”政策<br>谁泄露了炮击消息?<br><br>第十一章 中共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br>毛泽东多次呼吁与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br>蒋介石决不容忍“亲美派”拆台<br>章士钊携中共给蒋介石的信<br>蒋介石派往大陆的和谈密使搁浅<br><br>第十二章 “密使”在行动<br>蒋介石拍板,苏联“密使”首赴台湾<br>中苏决裂的由来,毛泽东准备打仗<br>蒋介石躲在幕后,关注着“密使”的一举一动<br>珍宝岛事件,柯西金打给毛泽东的热线电话被挂断<br>苏“密使”与台“新闻局长”再晤维也纳<br>在苏联企图打击中国前,尼克松巧透机密<br>搭线人路易斯失约<br>勃列日涅夫的手终于没敢揿动核按钮<br><br>第十三章 李宗仁归来幕后<br>毛泽东12万美元买下李宗仁的“文物”<br>周恩来给李宗仁旧友打招呼<br>驻巴大使秘密护送<br>郭德洁真是“梅花党”吗?<br>第十四章 毛泽东因未拿下台湾而终生遗憾<br>第十五章 1974:病中的毛泽东关注世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