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前的准备来看,北朝鲜明显要比南朝鲜准备充分。北朝鲜经过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有苏联提供的以T一34坦克为代表的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在经毛泽东首肯后,还有两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师被充实到北朝鲜军队中。相比之下,南朝鲜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装备。因此1949年北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南朝鲜军队所无法匹敌的。
1950年1月以后,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北朝鲜和南朝鲜的驻军。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方面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但南朝鲜军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仅仅三天之后汉城(今首尔)便失守了。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夺回台湾。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会员国派出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以帮助南朝鲜抵抗北朝鲜军队的进攻。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由美国远东驻军司令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在东北集结军队。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决定,一旦入朝作战,将使用“志愿军”的称呼。
战争初期,北朝鲜军队节节胜利,到8月初,战火燃烧到了朝鲜半岛南部90%的地区,南朝鲜军队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9月,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将北朝鲜军队一分为二,战局发生逆转。这时,中国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军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但是这番警告被杜鲁门视为中国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被重视。10月,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开始反攻并越过三八线作战。
中国虽然作出强硬声明,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却不一致。由于美军轰炸了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中止了夺回台湾的渡海战役。这些都让中国备感来自美国的威胁。中国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的指挥下开始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中国军队入朝后,马上发起第一次战役,迅速扭转战局。中国军队的进攻让联合国军始料未及,战斗失利后的联合国军全线撤退至清川江以南。中国军队则频频告捷。虽然遭受到面对中国战事的第一次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认为中国的出兵只是象征性的,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以图合围全歼美军。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并于12月5日弃守平壤。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约80千米处,汉城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攻占。
而此时的杜鲁门政府与联合国军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意见不和。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他多次提出过针对中国大陆的攻击计划,如大规模轰炸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台湾军队参战等等。这些计划明显有悖于当时华盛顿政府外交政策的言论,最终激怒了杜鲁门。麦克阿瑟被免职,其最高司令官的职务由马修·李奇微将军接任。
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是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认为,中国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事实上,中国军队在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由于缺乏军需用品,战争行动已经大受影响。
联合国军对中朝军队装备有绝对优势,在美国空军的威胁下,中国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补给异常艰难。志愿军的士兵只能背负五天的粮食,到了第七天就弹尽粮绝,不得不停止进攻,联军则趁这时发动“屠夫作战”与“撕裂作战”,志愿军在联合国军的炮火下挨打,损失惨重。1月25日发起的第四次战役过于仓促,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后退,不得不放弃仁川和汉城,被迫全线后退100多千米,撤回到三八线以北。
4月,朝鲜战场形势倒向联合国军。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至29日“礼拜攻势”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发动“第二次春季攻势”,联合国军第二次跨过三八线,志愿军被迫全线后撤约40千米,勉强阻止住联军的进攻。志愿军遭受到入朝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此后,双方转入对峙状态。
展开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王成军
本系列图书将全球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历史,以生动的语言、明晰的章节串连起来。将古今东西方各个文明、重要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娓娓道来,辅之以珍贵、直观的彩色图片,让读者饶有兴趣地纵览环球千秋风云变幻,又能获得系统可靠的知识,是一部富有学术含量的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