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衡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78726
  • 作      者:
    葛楚英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葛楚英,湖北通城人,1925年生。湖北工程学院教授,原中文系主任、学报主编。论著有《三国演义与人才学》、《平衡——人类生存之路》、《人间万象话平衡》、《儒学的普世价值——社会平衡学》、《论红楼梦的“色空观念”》、《三国志中的赤壁及其他》、《目注此处,手写彼处——金圣叹之艺术神经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因为平衡学实际是存在的,需要的是有人把它写出来。“平衡既是宇宙规律,也是社会规律”,这句话就是一本内容无比广阔而深邃的书。所谓的平衡学,是一门崭新的科学。社会发展到现在,各种各类的“学”因需要而出现。哲学有了,经济学有了,政治学有了,社会学有了,伦理学有了,心理学有了,文学有了,天文学有了,地理学有了,物理学有了,化学有了,生物学有了,医学有了……唯独没有这个学上之学、众学之源的平衡学。古圣先贤对这门科学有过探讨,有过发现,但有的只限于一枚一节,有的仅仅触及皮毛,有的虽然发掘到了重要层面,但全局却仍然没有展现。这当然是时代的局限,不但不能非议,而且应该重视,应该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拓宽与加深。任何科学都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时代的平台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平衡学到了应该显露面目的时候了,不管是由谁作为第一个来写。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例是清代刘蓉在《习惯说》中所引用的他父亲的话:“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习惯说》一文篇幅很短,全录如下——
  蓉少时读书草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地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家,他这篇《习惯说》只是说明习惯对于人的影响很大,要注意从开始就培养好的习惯。用来证明这个论点的实例就是:他的书房里地面不平,有一块约一尺宽的洼地,每走到这个地方,脚总是一蹩。但是过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蹩脚的感觉了。一天,他父亲来到书房,发现了这个情况,笑着批评他说:“一个房间都照料不好,将来怎么去治理国家和天下呢?”说完就叫小仆人用土把洼地填平了。后来他又走到那个地方,突然一惊,好像地面上的土拱上来了,低头一看,地是平的,已经填上土了。过一会儿走到那里.又是一惊,一次又一次,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不出现一惊的感觉了。刘蓉对这个现象颇有感触,认为习惯对人的影响太大了。脚是习惯于走平地的,不适应走洼地,但是洼地走久了,习惯了,洼地也就像平地一样了;如果把洼地填平,恢复原来的样子,脚反而不习惯了,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一样。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素质高尚的人的学习,非常重视有一个谨慎的开始。
  刘蓉在《习惯说》中所提出的观点,无疑对人们是有所启迪的。但《习惯说》引起人们深思的还不是刘蓉的观点,而是刘蓉父亲的那句话:“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对这句话有多种理解,不少人理解为小事做不好,大事就更做不好。这种理解看似不错,却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实质是什么?实质就是“治一室”与“治天下国家”有什么相通之处。一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不管是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总是要求平静与舒适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是房子里的种种家具,摆放适宜,各尽其用;地面平坦,无坑坑洼洼,便于行走;窗明几净,空气流通,适于生活。凡此等等,表现出共处一室的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必须做到分量适度、关系协调,否则室中的人就应该加以“治”。刘蓉的书室出现的是一小片地面的厚度不够,属于洼地,因此造成了人与地的关系不协调,走到那里,脚就受蹩。但刘蓉对这个现象不是主动地去治,而是采取被动适应的办法,逆来顺受。于是就招来了父亲的批评教育:“一间房子都照料(治)不好,将来怎么能治理天下、国家呢?”批评之后,父亲立即采取了示范性的动作,叫小仆人提土把不适度的洼地填平。这样一做,不适度的被“治”成适度了,不协调的被“治”成协调了。实质上就是告诉刘蓉将来治理天下国家也要把不适度的治成适度,把不协调的治成协调。当然,并不是说刘蓉的父亲就懂得平衡的原理,只是说他的言论和行动实质上符合平衡的原理。平衡原理就是治理一切的通理。
  二例是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对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的解释,多数人认为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饪小鱼一样。”应该说解释是正确的。不过,字面的意义虽然明白了,但话里的含义却很不明白,治理大国与烹饪小鱼,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怎么会说成“治理大国就好像烹饪小鱼一样”呢?老子是众所周知的大学问家,不会说荒唐话,问题恐怕就在于我们的不懂。于是热烈的讨论就开始了。
  有人说,这句话反映了道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的治国思想,与现在的“不折腾”“不扰民”的治国思想是一致的。
  有人说“烹小鲜最考验厨子的刀功、火功、味功,下刀、生火、调味都必须恰到好处。治国也是如此”。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平衡词义
一、平衡一词的多种解释
二、多种解释的共性:分量适度,是为平衡:关系协调,是为平衡

第二章 平衡规律
一、平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为规律
二、平衡规范一切,制约一切,是为规律
三、所谓规律,就是平衡规律,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规律

第三章 平衡系统
一、宇宙平衡系统
1.宇宙平衡系统的特点:无外部环境、自我平衡、旋转平衡
2.宇宙平衡系统的平衡力量:决定宇宙的存在与运行
二、生态平衡系统
1.生态平衡系统的特点:生长繁衍、动态平衡、相对平衡
2.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启示:个体抗争求平衡、集体图存求平衡、异类共生求平衡
三、社会平衡系统(人类生态平衡系统)
1.社会平衡系统的特点:人为万物之灵,以智力求平衡
2.社会平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全球统一管理制裁侵略与暴政;分国而治,人权与人伦并重

第四章 平衡点
一、平衡点,分量适度的显示点
二、平衡点,关系协调的显示点
三、掌握平衡点的诀窍(以如何掌握协调关系的平衡点为重点)
1.认识掌握平衡点的价值
2.学习掌握平衡点的方法和技巧
3.道德修养是找到平衡点的最重要因素

第五章 平衡术
一、平衡术就是运用平衡规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道德平衡术
2.规章制度平衡术
3.法律平衡术
二、平衡术的准确定义是以平衡的方式方法求平衡
以破坏平衡的方式方法求平衡属于平衡术误区
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平衡术
1.积累平衡术
2.合作平衡术

第六章 平衡与失衡
一、平衡与失衡是宇宙的总规律,也是社会的总规律
二、平衡与失衡同存于一体,或隐或显
三、人类在谋求平衡与防止失衡、补救失衡的过程中生存与发展

第七章 与平衡俱在,自求多福;与平衡俱在,世界太平
一、与平衡俱在,自求多福
二、与平衡俱在,天下太平
结束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