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与现代中国:阐释及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5351
  • 作      者:
    李健胜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论语>与现代中国:阐释及建构》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论语》在“现代性”语境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被不断诠释的历史。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作者深入体察了不同学派或不同学者对《论语》的文本定位和思想阐释,考察他们在建构“现代性”这一总的问题意识下形成各自不同的观念与主张的文本基础与内在原由。此外,作者搜集大量当代《论语》阐释文本和相关学术著作,填补了其当代阐释史的一个空白。该书的研究意义在于,在上述有关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往世经典与现当代中国社会之间的张力与互动。
展开
目录
导言<br /><br />第一章&nbsp;《论语》及其文本地位的历史流变<br /><br />第一节&nbsp;《论语》书名、编纂及其传本<br /><br />一、《论语》书名及成书时间<br /><br />二、《论语》的编纂:“子思编定《论语》”说质疑<br /><br />三、《论语》的不同传本<br /><br />第二节&nbsp;《论语》文本地位的历史流变<br /><br />一、传记作品身份下的《论语》<br /><br />二、儒家经典身份下的《论语》<br /><br />第二章&nbsp;《论语》与“五四”<br /><br />第一节&nbsp;《论语》与“孔家店”<br /><br />一、“五四”新文化派的相关言论<br /><br />二、反对者的声音<br /><br />三、时代回应与历史意义<br /><br />第二节&nbsp;胡适视域中的《论语》<br /><br />一、从早期经历看胡适对《论语》的态度<br /><br />二、胡适对《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三、胡适开创的新范式及其影响<br /><br />第三章&nbsp;《论语》与现代新儒学<br /><br />第一节&nbsp;熊十力与《论语》:《论语》在现代新儒学语境中的身份之一<br /><br />一、熊十力对《论语》的文本定位及其变化<br /><br />二、熊十力对《论语》相关内容的阐释<br /><br />第二节&nbsp;马一浮与《论语》:《论语》在现代新儒学语境中的身份之二<br /><br />一、马一浮对《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二、《论语大义》的基本主旨<br /><br />三、《论语大义》的诠释特点<br /><br />第三节&nbsp;冯友兰与《论语》:《论语》在现代新儒学语境中的身份之三<br /><br />一、作为“哲学史史料”的《论语》<br /><br />二、作为“新理学”材料的《论语》<br /><br />第四节&nbsp;钱穆与《论语》:《论语》在现代新儒学语境中的身份之四<br /><br />一、钱穆对《论语》文本地位和研读方法的思考<br /><br />二、钱穆对《论语》相关内容的阐释<br /><br />第四章&nbsp;《论语》在新中国的命运沉浮<br /><br />第一节&nbsp;“文革”前的《论语》研究<br /><br />一、《论语》研究的一些进展<br /><br />二、赵纪彬的《论语新探》及其阐释特点<br /><br />第二节&nbsp;当《论语》遭遇“文革”<br /><br />一、“文革”中的“批孔”运动<br /><br />二、真实的荒诞:《(论语)批注》内容举凡<br /><br />三、《(论语)批注》的政治与人文语境<br /><br />第三节&nbsp;新时期的《论语》研究<br /><br />一、“拨乱反正”后的反思与研究<br /><br />二、《论语》注释范本:《论语译注》及其影响<br /><br />三、“六经注我”式的典范型读本:《论语今读》及其“现代性”<br /><br />第四节&nbsp;“儒学热”、“读经热”背景下的《论语》阐释<br /><br />一、“儒学热”、“读经热”的源起与演进<br /><br />二、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及其论争<br /><br />三、李零的两个《论语》读本及其论争<br /><br />第五章&nbsp;港台学者关于《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第一节&nbsp;港台新儒家对《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一、牟宗三、唐君毅的相关认识<br /><br />二、徐复观的相关认识<br /><br />三、杜维明的相关认识<br /><br />第二节&nbsp;毛子水、林在勇、南怀瑾等对《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一、毛子水、林在勇、林安悟对《论语》的文本定位<br /><br />二、南怀瑾对《论语》的文本定位及其在中国大陆的影响<br /><br />第六章&nbsp;《论语》与中国的“现代性”<br /><br />第一节&nbsp;《论语》与中国现代学术思想的“现代性”<br /><br />一、学术贡献与理论困境<br /><br />二、不同的“现代性”想象<br /><br />第二节&nbsp;《论语》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br /><br />一、如何推进“现代性”语境下的《论语》阐释<br /><br />二、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