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3713
  • 作      者:
    杨庙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庙平,陕西富平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文艺美学,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选取马克思《巴黎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为研究问题的视角。当代中国的主要美学理论形态,都是在对手稿美学思想的阐释中建构起来的。它们可以归纳为三种理论形态的美学:一是认识论美学,把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和手稿中“美的规律”结合起来构筑起认识论美学体系,是第一种美学理论形态,蔡仪美学是其典型代表。二是实践论美学,把康德主体性批判哲学和手稿中“自然人化”思想结合起来构筑起实践论美学,是第二种形态的美学理论,李泽厚美学是其典型代表。三是价值论美学,把现代价值论哲学和手稿中的“对象性理论”结合起来构筑起价值论美学,是第三种理论形态的美学,生态美学是其典型代表。《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由杨庙平所著。
展开
目录
导论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转型
一 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思路
二 《巴黎手稿》的整理出及其中文本介绍
三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的建构及其转型
第一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
第一节 “新的美学”: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建设的起点
一 周扬:“我们需要新的美学”
二 蔡仪:“新美学”
三 美学论争(20世纪50—60年代):认识论美学研究的继续与分化
第二节 “内在尺度”:“美的规律”论争的热点
一 “美的规律”一节的不同汉语译文
二 中国美学界对“美的规律”的论争
三 重新理解“美的规律”
第三节 “美的规律”:蔡仪认识论美学的理论内核
一 蔡仪对《巴黎手稿》美学的研究
二 蔡仪《新美学》(改写本):当代中国认识论美学的集大成

第二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实践论美学
第一节 “实践美学”:新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的主潮
第二节 “实践本体”:实践美学阐释“自然人化”的路径
一 有关马克思“自然人化”思想的早期研究
二 新时期对“自然人化”的美学论争
第三节 “自然人化”:李泽厚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点
一 自然人化:作为物质生产实践
二 自然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与“外在自然的人化”
三 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四 “自然人化”与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关系

第三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上)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审美价值研究的回顾
第二节 价值论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理论的新走向

第四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中)
第一节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
一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二 异化:作为一个理论问题
三 异化:作为一种话语表征
第二节 异化劳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美学的重要范畴

第五章 《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下)
第一节 对象性理论: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石
一 对象性理论的缘起:对象与创作自由
二 对象性理论的确立:对象化与审美创造
三 对象性理论的深化:对象性关系与审美价值
四 对象性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体系特征
一 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价值论视野
二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价值论特征及其关键范畴

结语 当代中国价值论美学体系的断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