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思想源流评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728534
  • 作      者:
    郭赤婴著
  • 出 版 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源流评介》的主旨,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源流做评介,从一个侧面达成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过程的梳理和总结。人们不断地对思想的历史进行回顾与思考,其实是已经变更和发展了的社会生活对传承中的思想及其方法的不断地究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对传统思想的丰富和更新。对古代思想源流进行梳理和总结的目的,实质是为了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的某种需要,同时也是对传承中的思想所作的再造和发展。事实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思想的历史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孔夫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韬光养晦的策略。孔夫子祖述和阐发西周王朝的政治传统及其思想文化的道统,是为了以此来解决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他分析和总结了当时各家思想的源流,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儒家学说,对后来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对西周传统及道统的态度,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及其追随者拿来进行了再造和发展,成为后来官方对待儒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这种态度及其影响直到唯物史观和电国思想文化结合之后依然广泛存在,可见传统的思想文化对社会生活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盘古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演化系统。起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盘古死后,“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这个传说有很丰富的思想寓意。可以说,这是中国版的创世纪,或是宇宙大爆炸学说的人文故事版。
  盘古传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思想意义。第一,它把世界当作一个自然化生的,同时又是一个由人创造的过程。天地本是自生的,只是在未经盘古作用的时候处于“浑如鸡子”的自然状态,盘古自身也生长于这个混沌状态之中。盘古及其传说是人类及其本质力量的最初表现形式。盘古以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自然界这种“混沌”的状态,开始了一个由人来自觉进行的改天换地的历史进程。盘古的“神于天,圣于地”,是对人们改天换地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概括。人生在天地之间,日日成长发展。他们对天地的改造达到了什么程度,他们的本质力量也就发挥到了什么程度。在盘古的传说中,已经开启了万物同源、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二,这个过程既包含着渐进性的变化,也有着爆发式的变化。宇宙的混沌状态是在一个短暂迅疾的过程中就被打破了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活动,是在极短时间过程中发生的突变。另一方面,盘古“一日九变”,“如此万八千岁”,在积累中发生了“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而盘古顶天立地居于其中的结果,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渐变过程。盘古“开天辟地”的行动被描述为一个既包含渐进又包含突变的过程,是具有辩证法特征的系统性描述。
  第三,盘古不仅开天辟地,而且还创造了人。他是人的始祖。盘古死后,“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黎甿,指的正是人民。盘古的造人与女娲的造人不同。女娲是用泥土造人,而泥土是人自身之外的物质。不仅如此,女娲造人并未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似乎通过一种用柳条甩泥土的游戏而创造出了人。盘古则用了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才化生出了人。他死之后,人类才慢慢从他的身体中化生出来。这种经过据死创生、旧死新生的辩证转化而创造出人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生活必然经历无法回避的艰难和牺牲。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题解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源流简说
第三节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传说与神话
第二节 原始艺术与宗教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殷周时期的思想源流

第三章 先秦显学
第一节 老子的道论思想
第二节 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思想
第三节 墨子及其开创的墨家思想
第四节 韩非子及其集大成的法家思想

第四章 先秦诸子思想
第一节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二节 管子学派
第三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思想
第五节 公孙龙的哲学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思想
第七节 《吕氏春秋》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秦汉时期社会状况思想源流和汉初的黄老之学
第二节 陆贾和贾谊的思想
第三节 董仲舒的思想
第四节 扬雄的思想
第五节 《淮南子》其书及其基本思想
第六节 桓谭的思想
第七节 《白虎通》的宗教思想
第八节 王充的思想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源流简说
第二节 何晏、王弼的“贵无”思想
第三节 阮籍和嵇康的思想
第四节 裴颇的思想
第五节 郭象的思想
第六节 范缜的思想
第七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第八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源流简说
第二节 韩愈的思想
第三节 隋唐的佛教思想
第四节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思想

第八章 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思想源流简说
第二节 张栽和王安石的思想
第三节 二程的思想
第四节 朱熹的思想
第五节 陆九渊的思想
第六节 王守仁的思想
第七节 王廷相的思想

第九章 明清之际与清代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明清之际与清代社会状况和思想源流简说
第二节 黄宗羲的思想
第三节 王夫之的思想
第四节 戴震的思想

第十章 晚清及近代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晚清及近代社会状况和思想源流简说
第二节 严复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章太炎的哲学思想
第六节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