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8863
  • 作      者:
    何萍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罗莎·卢森堡为欧洲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罗莎·卢森堡以她走过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直至1919年武装起义中悲壮就义,成为那个时代欧洲最著名的社会主义革命家,成为20世纪时常在历史研究罗莎·卢森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第一次大论战中,成和文艺作品中“复活”的伟大女性。
  罗莎·卢森堡生活的时代,离现在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尽管如此,她的理论思想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仍有深刻意义和原因:第一,罗莎·卢森堡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第二,罗莎·卢森堡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第三,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理论遗产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罗莎·卢森堡的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思想渊源,这是罗莎·卢森堡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的特殊的影响的最重要的证明。
  《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话丛书: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由武汉大学前校长陶德麟先生和现党委书记顾海良主编,由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文章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马克思考察世界历史的基本出发点是:世界历史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的世界扩张把东西方国家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世界历史是一个按照资本主义的“铁的必然性”而运动的过程。由此决定,研究世界历史就是要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如何实现资本的世界扩张以及东方国家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虽然马克思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世界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但他绝没有由此而走向“西方中心论”。从早年到晚年,无论是对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剖,还是对东方社会现代化道路的考察,马克思都力图贯彻他的历史主义原则,发现世界历史必然性中的偶然性,从而形成了他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非决定论思想。
  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中作过许许多多的论述,其中最具有经典性的,还是他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的论述。在这封信中,马克思批评米海洛夫斯基把他对西欧资本积累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①,而对他在《资本论》中所阐发的资本积累过程作了一般特性和具体特性的区分:资本积累的一般特性,相对资本积累的本质而言,指的是分离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历史运动。这是决定任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铁面无情的规律”①。任何民族,要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都必然会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资本积累的具体特性,是指原始积累的西欧形式,它所体现的是西欧的文化传统和资本主义起源的特殊环境,以及由此而决定的西欧资本主义的品格。通过这种区分,马克思严格地限定了他的原始积累理论在俄国的运用,即只能把他的原始积累中的一般原理运用于俄国,绝不能把他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具体特性的说明运用于俄国。马克思把这一思想上升为思考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世界历史发展非决定论的观点:“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②马克思在提出这一观点时,不仅没有放弃或否定他先前有关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决定着世界历史的必然性的观点,而且恰恰是从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各民族的具体实现,揭示世界历史的偶然性机制。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他从早年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到晚年的人类学研究的全部成果。这两部分成果的关系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内在结构及其世界化的历史必然性,创造了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构架;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以考察西欧资本主义的东方扩张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冲突,揭示东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从而说明世界历史发展的非确定性。这两个部分构成了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西方视野和东方视野。他的非决定论的世界历史观就是在这两种研究视野中建立起来的。
  ……
展开
目录
编者说明
一、罗莎·卢森堡研究的当代意义
李达与中国的罗莎·卢森堡研究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罗莎·卢森堡
重新认识罗莎·卢森堡
近二十年来的国际罗莎·卢森堡研究
罗莎·卢森堡研究的中国意义
二、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
马克思罗莎·卢森堡列宁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晚年马克思与卢森堡: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马克思和卢森堡论非西方和前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如何面对民族主义?
——卢森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
罗莎·卢森堡对列宁极端集中主义政党观点和布尔什维克
革命的批评
三、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罗莎·卢森堡的总体性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兼评卢卡奇对罗莎·卢森堡的研究
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回应
——一种政治哲学的考量
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罗莎·卢森堡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概念
“卢森堡的困境”真的存在吗?
——论拉克劳、莫菲对卢森堡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
四、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当代研究
从历史的观点看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
关于卢森堡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起点
罗莎·卢森堡与《反批判》中的货币资本流通
扩大再生产图式中的货币与需求:对卢森堡的批判的批判
卢森堡、明斯基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的社会化
超越学理:虚假问题与幼稚答案背后的视域拓展和视角转换
——评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及其引发的争论
卢森堡资本积累的空间理论及其得失
五、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哲学
罗莎·卢森堡思想中的民族与国家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还是野蛮”的概念
罗莎·卢森堡生平和思想中革命民主主义的挑战
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思想探析
罗莎·卢森堡的人民群众观
罗莎·卢森堡的民主方案是否可以避免集权主义
论罗莎·卢森堡的党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罗莎·卢森堡对解放哲学的贡献及其对女性解放运动的特别关注
六、罗莎·卢森堡与波兰
罗莎·卢森堡理论的波兰之根及其争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