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骈文、词赋、书法、绘画、音乐方面的重大成就,在某些方面说明:“自然观”异化现象亦能造就丰富的文化成果。宗炳有一段话,可以作为魏晋文人审美意识中“自然观“异化的最好注脚。他在流传至今的《画山水序》中这样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类,必有崆峒……(古地名)之游焉。由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这里最关键的是起首的两句话:“圣人含道映物”和“贤者澄怀味像”,魏晋的文化精英们首先要把自己和一般“凡俗之人”们进行彻底切割,心里只有圣贤之人;其次,魏晋文人游历山水、“师法自然”,却并不关注自然事物本身的天然性质,而是力图参悟“寓道于形”的自然山水;再次,魏晋文人的“仁智之乐”在于借助自然以抒情审美,讲究的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高度分离,无意于社会民生层面的生活状况。不得不指出的是:这个异化了的中国文化精英们的“自然观”,在后来的中国社会的造物——设计行为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效果也有利有弊,是今后中国设计史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自然观”时所必须加以重点分析的内容,我将另文专题详述,此处略过不提。
春秋以来,在以道家学说为主流意识的中国传统设计思想“自然观”定型之后,中国社会先后兴起、消亡的各种思潮,均对中国传统“自然观”思想有过部分的影响,但本质上都是在此基础上的修正、补充或是完善,并未从根本上颠覆延续了三千年的这一传统。其中,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内部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特别是南宋以后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外部影响最大的是佛学教义(特别是魏晋时期实现“本土化”之后的、被原旨教义派贬称为“小乘”教的中国传统佛教思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