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之间,呈现出表象多样化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要学会透过现象深入地去剖析事物的组成结构和质量。语言学习和研究在方法论及认识上也一样。一种思想、感情和认识,在其宗旨的周边,围绕着不尽数的语言表述形式。有些形式代表着一定的宗旨变化,而也有不少形式并不直接反映其宗旨的变化。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依据表述者对所运用的语言的理解和把握的精准程度。在这样的精确度未获得社会一般性认可的情况下,形式本身的变化可以作为毫无意义的东西舍弃。这样的舍弃并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汉语和日语之间,关于精确性的社会认可情况,受各自集团的历史经历、生产和生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从所能观察到的事实可以看出,日语的细度和虚度在对感情方面的表述方面更为细致。但很多表达方式拿到汉语里来,就会失去其意义。因此,对这样的现象,了解和把握是必要的,但刻意地寻求对应的目的语,舍本求末也未必是准确的。对准确性标准的把握常常依据运用语言或运用所学习的外语进行实践活动的侧面、要求的不同而不同,要确立原理性的标准是至难实现的。从教授和培养专业从事汉日口译人员这一角度来讲,首先必须全方位地、细致地帮助学习者牢固树立外语学习要精深的意识,防止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停留在表面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