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犹如一块磁铁,把无数天才的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从世界各地吸引到这里来,一起追求成名致富,并投身于技术革命的大潮。这场技术革命大潮对于人类的影响,必将远超过划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br> 值得注意的是,硅谷地区的专业人力资源,包括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国,也有不少来自新加坡。其中鼎鼎有名的,略举数例,便有升阳微系统的创始人之一文诺·考斯拉、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以及新加坡的沈望傅。<br> 许多国家也有了自己的“硅谷”,或正在着手建设。但是,时至今日,没有谁能威胁到美国硅谷的领先地位。美国硅谷与众不同,究竟秘诀何在呢?这里有若干至关重要的因素。<br> 首先,硅谷有着世界最大最密集的优秀电脑专才群体、最佳的后援服务体系,并紧密联系着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而后者正源源不断地培育出电脑业赖以发展的明日天才。若没有这些有利条件,硅谷的面貌便会大不一样。<br> 其次,硅谷大力提倡、甚至鼓吹颂扬冒险精神。因此,失败并不可怕,出师不捷者也无人耻笑。相反,他们会重整旗鼓、再接再厉。这种永不言败的风气,是创业的最终成功和技术的革新突破所不可或缺的。<br> 第三个决定性因素是创业投资家们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乐于支持前途看好的新创企业,投入其急需的创业资本以助其起步。甚至对失败的企业,只要认定其概念新颖,最终有可能成功,有的投资家也会给予第二次机会。<br> 同样重要的是,许多有为青年和中级专业人才并不热衷任职于老字号公司,反而不顾薪酬低下,宁愿为新创的企业效力,因为后者有更广阔的开拓前景,而工作所得的满足感也更大。他们为自身的努力推动了企业成功而自豪。<br> 硅谷中专业人士工作之勤奋努力,举世罕见:每周7日、每日15小时工作司空见惯,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他们不惜放弃社交生活,减少与家人共处的时间,为的是追求理想彩虹尽头的那一桶金。正是这样一心一意追求卓越,加上强大的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支撑着他们的奋斗,直至完成使命。<br> 在硅谷,文凭虽然有用,却不代表一切,也不能决定一切。更重要的是求职者的才干需经得起考验,性情资质需与有关职位相合。最佳的事例,莫过于电脑业的偶像人物如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以及来自西雅图的微软的创始人盖茨,他们都是大学里的退学生,在讲究学历的社会里可能永无出头之日。<br> 种族歧视无疑仍存在于美国,尽管已不及当年的露骨,但在硅谷却近乎绝迹。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有何见解,成就经历如何,而不是看他的国籍、肤色、宗教信仰。这一点,加上这里的多元种族社会,不拘礼仪的生活方式,宜人的气候,吸引来了众多的外国人才。<br> 今年初,纽约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大跌,致使挂牌于其中以及在各地上市的科技股价格猛泻,众多账面上的百万富翁先前手持的网络公司股票选购权实际上已分文不值。经不起打击的人心灰意冷,离职而去。<br> 尽管如此,硅谷人大多将把这一痛苦的经历看做电脑业暂时的挫折。他们仍然乐观,认为长期看来前景仍是光明的,信息时代的发展潜能来日方长。他们坚信,电脑网络业只要保持先进科技的势头,在新世纪内还是会繁荣下去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