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14346
  • 作      者:
    黄希庭等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正直、诚信、爱心、乐观、信念、毅力——健全人格,促心理和谐,让你在动荡起伏的生活沉浮中,过得安谧坦然,或高兴,或苦闷,或幸运,或失意,都不动摇对生活的信念:能热忱欢迎并积极适应生活中的变化,把困难与挫折当做生活赋予自己的考验而坦然接受:能积极开拓创新,既不满足现状也不蛮干胡来:能让你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憧憬,充满热爱,胸有大志而不想入非非,富于幻想而不忘实千:能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成绩不自高自大,有缺点不自卑自贱:能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感悟亲密融洽的同志关系。
展开
作者简介
  黄希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北京大学心理专业毕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已出版著、译作40余部(含合著、合译),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4本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3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生活,为什么有人积极热情,有人消极淡漠?面对失败,为什么有人屡败屡战,有人一蹶不振?面对人生,为什么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被动?请让心理学家为你解读吧。《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融汇日常生活中大量生动事例和寓言故事,为你展示自立、自信、正直、诚信、爱心、乐观等健全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促进心理和谐、纾解心理困扰中的作用,并结合人格培养的策略方法和简便科学的测试量表,链接“心理学与人生”“学以致用”等小专栏,全方位打开心理健康新视野,让你在轻松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
展开
精彩书摘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与环境进行各种能量交换,特别是在信息交换中实现有序化的自组织系统。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如果我们把个人的内心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系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它进行分析。
  (一)从心理的机能上看
  人的心理具有各种机能,大致可以把它区分为3个子系统,即认知子系统(实现着认识的机能)、意向子系统(发动和调节行动)、交际子系统(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
  1.认知子系统
  认知子系统即人认知事物的活动。所谓认知活动是个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个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如一幅图画、一座公园、一阵嘈杂的人声、一件深黄色的毛衣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在知觉中,人的经验思维、言语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感知觉所获得的经验,并不是刺激物终止对感觉器官的作用之后,就会马上消失,它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如几年前我们在长白山旅游,现在回想起来,那茂密的森林、群峦叠嶂,仍历历在目。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称为记忆。
  我们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的具体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提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这称为思维。例如,人们对遥远天体的内部结构的认知,对生物进化规律的认知,对远古时代动物和人类生活情景的认知,都是凭借思维活动而实现的。此外,人们还具有想象的活动,也就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进行重构或创造的过程。例如,作家创作一个人物形象、工程师设计一座新的桥梁、科学家构思自己的理论模型,都包含着复杂的想象活动。在这些情况下,想象是和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活动相联系的。总之,人们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都是认知活动。
  2.意向子系统
  意向子系统即人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个人的意向活动包括注意、动机、情绪、意志等活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上课时,学生眼睛向窗外东张西望,老师提醒他要注意听讲,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活动指向并集中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注意有助于提高学习等活动的效率。但过分专注也可能有碍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例如,有的人希望成为社会活动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事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就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缘关系好,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人类有生理的需要,如饥寻食、渴寻饮等,也有社会需要,如择业需要、人际交往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等;有物质需要,如食物、衣着、住房、交通工具等,也有精神需要,如认知需要、审美需要等。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需要掌握环境,另一方面人类需要寻求生存。在处理这些需要时,人类经常体验到一种冲突:是把生存需要放在首位,还是把掌握需要放在首位。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认为生存需要对于人类是首要的。他提出了一个需要层次的金字塔模型,认为人类生存成长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需要所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层次之分,由低向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每当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要都会产生。低的4个层次属于基本需要。是由匮乏而形成,因而称为匮乏需要;高的3个层次属于衍生需要,是个体心理成长所必需的,因而称为成长需要。
  ……
  P3-5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个人的内心世界
第二节 个人的人格模式
第三节 心理调适

第二章  自立
第一节 自立——幸福人生的起点
第二节 怎样养成自立品格
第三节 怎样了解一个人的自立品格
第四节 自立与心理和谐

第三章  自信
第一节 自信——成功人生的基石
第二节 如何获得自信
第三节 怎样了解自信
第四节 自信与心理和谐

第四章  自尊
第一节 自尊——完善自我的品质
第二节 怎样培养自尊
第三节 如何了解自尊
第四节 自尊与心理和谐

第五章  自强
第一节 自强——进取者的为人品质
第二节 自强品格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节 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自强品格
第四节 自强与心理和谐

第六章  正直
第一节 正直——为人高尚的品质
第二节 正直品格的养成
第三节 怎样了解个人的正直品质
第四节 正直与心理和谐

第七章  诚信
第一节 诚信——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第二节 如何培养诚信
第三节 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诚信品质
第四节 诚信与心理和谐

第八章  爱心
第一节 爱心——暗香浮动的花朵
第二节 怎样培养爱心
第三节 怎样了解爱心
第四节 爱心与心理和谐

第九章  乐观
第一节 乐观——幸福进取者的品质
第二节 如何培养乐观品质
第三节 怎样了解一个人的乐观
第四节 乐观与心理和谐

第十章  信念
第一节 信念——意志力的源泉
第二节 如何获得积极的信念
第三节 如何了解信念
第四节 信念与心理和谐

第十一章  毅力
第一节 毅力——成就人生的桥梁
第二节 怎样培养毅力
第三节 如何知晓毅力
第四节 毅力与心理和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