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辞书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文白异读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请你谈谈普通话里文白异读的情况好吗?<br> 答:好的。谈普通话的文白异读,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特点。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特点是:文白异读的字主要(并非全部)来自中古汉语中部分带有[k]韵尾的入声字。辞书对文白异读的注释和普通话地位的确定、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联系密切。<br> 问:你讲得很有意思,但抽象一些,能否具体地讲一讲呢?<br> 答:我想如果联系辞书对文白异读的处理,那么这个问题便具体化了。现代辞书诞生于20世纪,对文白异读的处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那时注音仍用老式的反切,普通话(当时称国语)的语音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尚未确定,自然不可能在汉字注音中揭示文白异读的不同,像《中华大字典》便是如此。第二阶段是30年代以后,1932年公布《国音常用字汇》,确定北京话为“国语”的语音标准。人声在辞书注音中淡出,这样文白异读在辞书中有了反映。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1948年出版的《国音字典》编纂过程很长,它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注音依据,注意文白异读。1953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的注音体系和《国音字典》是一致的,在文白异读上,较《国音字典》来说更注重口语音。<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