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字面意义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03372
  • 作      者:
    (法)Francois Recanati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在当今理论界存在两种潮流,或日坚持两种路径。一种是占主导地位的“字面论”立场。按照这种立场,可以合理地将真值条件内容赋予自然语言的语句,这完全独立于说出语句的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字面论与另一种观点——“语境论”——相对立。语境论观点与半个世纪前日常语言哲学家的观点相似,主张言语行为是语义内容的基本载体。唯有在言语行为的语境中语句才能表达确定的内容。“所言”究竟取决于语言规约抑或是“讲话者意义”的一个方面?在确定真值条件中需要语用学吗?什么是“字面意义”?语义组合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生成过程?语境敏感具有怎样的普遍性?雷卡纳蒂在书中批判了字面论,对语境论作出了极具原创性且不乏洞见的辩护,同时讨论了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各种立场,指出这些立场与目前关于语义学/语用学界面之争中实际持有的观点相对应。《字面意义论》对从事语义学/语用学界面研究的语言学家、哲学家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间接语用过程是“命题后”过程。这些过程只有在某个命题p得到表达时才能出现,因为这些过程的进行,需依靠命题p得以表达这一事实进而推理命题g(话含)。与之相对照,直接语用过程为“命题前的”过程:它们并不预设事先鉴别某个命题,作为这些过程的输入。’另一种区别在于这样一种事实,即正常解释者对于所言与所含都能意识得到,并且能够理解两者在推理上的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说,间接语用过程是有意识的。直接语用过程在这种意义上看是无意识的。正常解释者无需意识到所用表达式之独立于语境的意义,也不必意识到这些意义得以充实的过程或为了适应于使用场景而加以调节的过程。除非他们现在或将成为语言学家,否则他们就只意识到语境调节中涉及的直接语用过程的产物。
    饱和是一种直接语用过程。假如说出的语句是“她长得比约翰的妹妹瘦小”,那么为了理解所言,我必须(至少)确定讲话者用代词“她”指谁,以及约翰与所提及的妹妹的关系。假若饱和是一种间接语用过程的话,我就得按与之相反的次序进行,即首先鉴别所言,进而再确定上述这些内容。
    饱和属于语言上强制性(由下而上)的过程。除此之外,我提出,还存在其他直接语用过程,它们为语境驱动(由上而下)的任选过程。其中典型的例子是自由充实,如例(1)所示:
    (1)玛丽掏出钥匙,开了门。凭借“连接推理”,我们很自然地将后一个分句的意思理解为玛丽用前一个分句中提到的钥匙开了门。可是,句子中并未明确地说出这一点。连接推理影响话语的直觉性真值条件。在这一范围内,这是自由充实的结果。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1章 研究“所言”的两条路径
1.1 基本的三元组
1.2 最小论
1.3 字面的真值条件与实际的真值条件
1.4 最小论的一个问题
1.5 所言的可及性
1.6 基于可及性的路径
1.7 “言说”作为语用概念
1.8 可及性与最小论

第2章 直接语用过程
2.1 充实、松动、迁移
2.2 拒斥格赖斯式的观点
2.3 可及性.
2.4 异议与回应
2.5 互动处理
2.6 图式的作用

第3章 关联论的异议
3.1 一种体系还是两种体系?
3.2 个体性推理与亚个体性推理
3.3 是含义还是充实?
3.4 显义与含义的相互调适
3.5 隐含前提
3.6 个体层面推理:发生性与潜伏性对照

第4章 调和论
4.1 四个层面
4.2 语义学与语用学:字面论的图景
4.3 语义不充分确定性
4.4 作为“公分母”的最小命题
4.5 饱和与任选性语用过程的互动
4.6 需要最小命题吗?
4.7 反身命题

第5章 非字面用法
5.1 作为非最小程度背离字面意义的非字面用
5.2 非字面用法与间接意义
5.3不含间接性的非最小背离现象
5.4 透明性条件
5.5 非字面意义种种
5.6 内在二元性与外在二元性
5.7 小结

第6章 从字面论到语境论
6.1 五种立场
6.2 指示论
6.3语境论
6.4 字面论对语境论挑战的回应
6.5 指示论与语境论的会合点

第7章 指示论与约束谬论
7.1 强制(必选)性与任选性语境成分
7.2 两条标准
7.3指示论的质疑
7.4 约束标准可靠吗?
7.5 变异价函项
7.6 约束谬论
7.7 小结:指示论的失败

第8章 评价的境况
8.1 模态
8.2 时间与时态
813情景
8.4 饱和抑或充实?
8.5 小于句子层面的境况
8.6 结语

第9章 语境论:我们能走多远?
9.1 词义的调适
9.2 调适的语义相关性
9.3 四种路径
9.4 真值条件不稳定性:从魏斯曼的“开放性特质”到塞尔的“背景”
9.5 直指定义
9.6 意义取消论
9.7 小结

第10章 结束语
10.1 声称反对语境论的几种论点
10.2 字面论的残迹
10.3可及性、最小论与“潜伏性/发生性”对照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