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式太极拳传统老架76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401317
  • 作      者:
    李辉华编著
  • 出 版 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世代相传的太极绝学,中国武术哲学集大成者。陈式太极拳老架又称大架,是由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编而成。七十六式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拳杂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白然,内勤优领今身。此外,特别强调在上身中正安舒的基础上肌体各十部位的勤力要对称平衡。
  基础功法完整收录,快速入门基本手法右单云手、双云手、左右后捋翻手缠、握拳左右缠、双手缠基本步法进步双手缠、退步左右缠、右开步缠、中定身法。
  七十六式连贯招法,风生水起,一气呵成。
  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蹿蹦跳跃,相圆弹抖逢上必下,逢左必右,前发后塌,八面支撑

展开
作者简介
  李辉华,自幼习武,太极拳七段高手,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太极拳比赛冠军。李辉华老师将多年来潜心研习太极拳的心得结集成书,以更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完整展示陈式传统老架七十六式,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涫喜练参考。
展开
内容介绍

  陈式传统老架76式可以说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它不仅具有陈式太极拳的共性,而且还特别强调在上身中正安舒的基础上肌体各个部位的劲力要对称平衡。古人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阴阳相济”,是中国传统哲学带给中国武术原本的精神——相生相克。中国古典哲学中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也在陈式传统老架76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
精彩书摘
  陈式太极拳老架强调阴阳平衡,有上有下,逢上必下;前发后塌,左发右塌,右发左塌;逢左必右,逢右必左;有内有外,内外兼练;身法上要对拉拔长,又要相吸相系;强调对称劲,劲要八面支撑,处处、时时保持平衡,做到周身一家。比如“金刚捣碓”,右手握拳上提,右腿提膝,胸腰则必向下松沉。这种人体各部位劲力对立统一的锻炼,必然会全面增强人体素质,使人体各部位上下、左右、内外、表里均得到平衡发展。
  从技击角度讲,“打拳、推手都是锻炼保持自己的平衡,破坏对方的平衡”(陈照丕语),并且强调打拳一定要身法中正、八面支撑。只有保持自己肢体重心平衡,“立如平准,动如车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陈照奎先生所传拳架,强调在上身端正、放松的前提下走低架子(年老、体弱者可以选择走中高架)。这种低架下肢运动量特别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整个套路中大部分动作是低架子),开始锻炼确实很苦,但效果却是非常显著的。练此拳一两年以后,心肺功能得到增强,血压趋于正常,大腿肌肉明显发达,腿力增强。
  这种“活桩”式的低架子,通过全身放松、上身中正安舒、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意注丹田、气沉田、五趾抓地等一系列的要求,引导气血下行,以宽胸实腹,降低血脂,并减轻颅内各血管的压力,使血压趋于稳定,从而起到健脑的作用。
  从技击上讲,这种上轻下沉、重心下移的练法,有利于稳固下盘,使足胫强健,“使人强若不倒之翁”。
  陈式太极拳老架式式都有明显的以丹田内转为核心的胸腰折叠劲。这种强调胸、腰、腹部运动的方法,对健身有特殊的作用。人体腹部,脏腑最多,为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也是经络贯通上下表里的枢纽。每一次胸腰折叠,都是对腹内脏器进行一次温柔的自我按摩,可以起到炼精化气、增强性功能、消除腹部多余脂肪等作用,对内脏功能的锻炼效果好,还可以使腰腹肌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有些肾脏病患者和肠胃病患者,通过练拳达到痊愈,与此功法很有关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陈式 太极拳传统老架,传承的四百年的古老拳术
一、陈式 太极拳总论
二、陈式 太极拳老架的流传与发展
三、陈式 太极拳老架的健身与技击作用
1.对称和谐,充满哲理 2.身法端正,拳走低势
3.胸腰折叠,丹田内转 4.顺逆缠丝,非圆即弧
5.快慢相间,节奏鲜明 6.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7.注重呼气.内气鼓荡
四、陈式 太极拳传统老架76式 的风格特点及习练注意事项

【第二章】 陈式 太板拳传统老架76式 功法入门
一、基本手法练习
1.右单云手
2.双云手
3.左右后捋翻手缠
4.握拳左右缠
5.双手缠
二、基本步法练习
1.进步双手缠
2.退步左右缠
3.右开步缠
4.中定身法

【第三章】 陈式 穴板拳侉统老架76式 拳谱:
第一段
第一式 太极起势
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第七式 白鹤亮翅

第二段
第八势斜行
第九式 搂膝
第十式 拗步
第十一式 斜行
第十二式 搂膝
第十三式 拗步
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十五式 金刚捣碓

第三段
第十六式 撇身捶
第十七式 青龙出水
第十八式 双推手
第十九式 肘底捶
第二十式 倒卷肱
第二十一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二式 斜行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第二十四式 掩手肱捶
第二十五式 六封四闭
第二十六式 单鞭

第四段
第二十七式 云手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右擦脚
第三十式 左擦脚
第三十一式 左蹬一跟
第三十二式 前蹬拗步
第三十三式 击地捶
第三十四式 踢二起
第三十五式 护心拳
第三十六式 旋风脚

第五段
第三十七式 右蹬一跟
第三十八式 掩手肱捶
第三十九式 小擒打
第四十式 抱头推山
第四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二式 单鞭_
第四十三式 前招
第四十四式 后招
第四十五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第四十七式 单鞭

第六段
第四十八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九式 懒扎衣
第五十式 六封四闭
第五十一式 单鞭
第五十二式 云手
第五十三式 双摆脚
第五十四式 跌岔_
第五十五式 金鸡独立

第七段
第五十六式 倒卷肱
第五十七式 白鹤亮翅
第五十八式 斜行
第五十九式 闪通背
第六十式 掩手肱捶
第六十一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二式 单鞭
第六十三式 云手_
第六十四式 高探马
第六十五式 十字摆莲
第六十六式 指裆捶
第六十七式 白猿献果

第八段
第六十八式 六封四闭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雀地龙
第七十一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二式 退步跨虎
第七十三式 转身双摆莲
第七十四式 当头炮
第七十五式 金刚捣碓
第七十六式 收势
附帚:陈式 穴极拳经典攀论
《太极拳论》(王宗岳)
《拳经总歌》(陈王廷)
《太极拳拳谱》(陈鑫)
《太极拳经谱》(陈鑫)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