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学时,我们对于慢动作大多很为重视,但在刻意求慢的偏重下,往往不能兼顾到动作的完整性。即使练拳已经多年,也有人在盘架子时,仍难免有手和脚快慢不一的地方。最显著的,如脚已落步,而手还在慢慢地运动,看起来,总是慢有余而完整不足。这与拳论中所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上文还有“形于手指”,各句应当合起来看)和《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要求,都是不相符合的。另外,行功心解所说的“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也暗示着手与脚的动作应当快慢相称的意思。因此,我们在本阶段里,必须在形象上,尽可能地做到手和脚的同起同止,以符合完整一气的要求(腰部动作的配合,已在第一点里说过,此处只着重在手足方面)。
4.连贯
这一要点在上回第三章 里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解释。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在初学时,不可为了追求连贯而把动作的速度随意改快。须知连贯与圆动作最有关系,如果在速度上不加控制,难免不发生过于圆活的毛病,反而要影响其他要点(也包括第三阶段的要点)的适当完成和预期效果,学习者不可不知。
第三阶段
上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在动作方面打下完善而巩固的基础,按照拳论所指示的程序,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一个阶段。本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下面所提出的几个要点,都是“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必要法则。虽然拳论所说是以技击为主,但太极拳的练法重意不重力。吴先生也曾说过:“懂劲后的阶及神明,并不完全依靠推手,还须从盘架子的高度功夫里去不断培养。”可见太极拳的最后阶段是健身与技击可分而又不可分的一个阶段,凡是与技击有关的道理,也就是与健康有关的道理,学习者参考拳论时,应当有这样的看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