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1299
  • 作      者:
    梁文道主讲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梁文道:我读》: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道长”开列“悦读”书单,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少,让我集中精力给大家介绍些好书吧!
  人的精力有限,而每天有这么多新书面世。
  到底哪些书是比较有价值的?
  哪些版本是比较好的?
  哪些书会是自己感兴趣的?
  凤凰卫视金牌评论员,“雅痞”牛棚书院院长梁文道为你开列最时尚的阅读书单。
  薄薄一本书,
  让你能够触摸时代脉动!品味七色人生!
  让我们来看张爱玲,那乱世中的苍凉之舞!
  十年后重读王小波,张开别一双自由之眼!
  切·格瓦拉真的死了?他的精神在何处飘荡?
  怎么都禁不了的禁书,一种莫名的吊诡和悖论。
  梁文道,1970年12月26日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少年早慧,兴趣广泛,涉猎各方。在牛棚书院教书,后来进入商业电台。他的声音和文字穿梭各种媒体,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影评、乐评、艺评、书评、文化和政治评论。他身份多重,包括电视主持、文化评论人、知识分子、教书人及广播人等。其在凤凰卫视所做节目《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广受欢迎。

展开
作者简介

  梁文道,1970年12月26日生于香港,于台湾成长后返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少年早慧,兴趣广泛,涉猎各方。在牛棚书院教书,后来进入商业电台。他的声音和文字穿梭各种媒体,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影评、乐评、艺评、书评、文化和政治评论。他身份多重,包括电视主持、文化评论人、知识分子、教书人及广播人等。其在凤凰卫视所做节目《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广受欢迎。

展开
内容介绍

  《梁文道:我读》是基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这个节目通过主持人每天介绍一《梁文道:我读》,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主持人梁文道通过自己读书后的消化、反刍,然后变成评论,某种意义上说,他起了一个图书“中介人”的作用,把社会思潮、文化热点等内容以另一套大众化语言去推广。
  《梁文道:我读》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梁文道:我读》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展开
精彩书评
  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判断。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世界有多复杂,书就有多复杂,人有多少种,书就有多少种。
  知识不是中性的。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由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入的身体独立存在。
  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遇失败也会视为一时的困惑。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
  ——梁文道
展开
精彩书摘
  《查令十字路84号》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要在世界上找一个最适合逛书店的城市,伦敦绝对排在名单的前三位。如果要去伦敦逛书店,你多半会去查令十字路,因为这条路上新、旧书店皆是邻比,各有特色,跟我们日常看到的书店不一样。我们平常去书店会发现每家卖的书都差不多,大家的规矩都一样,一本书上了架,半年、一年,或者几年卖不出去的话就得下架了。但是在查令十字路你会看到一些很坚持自己风格的书店,就是喜欢某本书,即便50年没人买,还是要把它放在架上。
  查令十字路有一家酒吧在84号,酒吧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这里就是当年有名的查令十字路84号书店的原址。书店现在已经被这个酒吧所取代,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来自全世界的书迷到这里拍照留念。
  为什么原来那家书店那么有名?像莎士比亚书店一样了不起吗?它之所以有名全靠一本书《查令十字路84号》,作者是海莲·汉芙,她在美国只能算第二流的作家,一生大半时间都在编写历史教材、教科书或是帮美国电视及好莱坞写剧本等等。写的东西不算怎样,人也比较穷苦潦倒,就因为出版了这本书,她的名字被永远记下来,也因为这本书,这家原来不算特别的书店被永远记住了。
  这本书其实是本书信集,里面是身在纽约的海莲·汉芙从1949年到1969年的20年间跟查令十字路84号这家小书店之间的书信往来。之所以会有书信往来是因为她跟他们订书。本来纽约有很多书店,但是海莲·汉芙深深爱上了英国文学,觉得美国文化很低级,甚至觉得自己干的电视行当也很低级。海莲·汉芙一直很崇拜英国,认为只有在英国才能买到好书,她痛恨当时纽约那些书店,觉得它们非常庸俗无聊,所以她从这家书店买书,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书信往来。
  现在这些书信集结成一本小书,还被拍成了电影,皆因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刚开始通信的时候,英国处在战后,物资紧张,采取分配制度,每家每年分到的鸡蛋、火腿、罐头都很有限,不是你没钱,就是有钱你也买不起。海莲·汉芙很同情这家书店店员的处境,常常给他们寄罐头,寄鸡蛋,有时甚至通过邮政服务从欧洲别的地方寄过去给他们。这家书店的人收到这些罐头、鸡蛋、火腿之类的都吓傻了,说:“好久没见过肉了,为什么一个顾客会对我们那么好呢?”海莲·汉芙说:“你们卖书给我,难道对我不是比我对你们还要慷慨,还要了不起嘛,对不对?”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边的爱书人互相通信。起初她通信的对象是这家书店的经理,叫弗兰克·德尔,后来变成了弗兰克·德尔的老婆、他的孩子、书店的老板,最后甚至书店的邻居也都加入到这个通信里,变成一段因书而起的奇妙缘分。最特别的是,作者一生从未踏进过这家书店,没能看看这个书店和跟她通信的人。这本通信集有喜悦,有微笑,充满文学跟书的爱以及一些漂亮的记载和思考,同时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海莲·汉芙是典型的美国女子,写东西非常直接,她迷上这家书店缘于她朋友曾去伦敦看过,并描述给她:“哎呀,亲爱的,这是一间活脱脱从狄更斯书里面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才怪。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崇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尽放光芒。”
  在书里我们看到她是如何跟对方通信的,她骂这家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说你们竟然忍心用一本古书拆出来的纸来包书,这不是很不像话吗?后来德尔回信给她解释说那本书是早就散掉的,我们也没办法。后来海莲·汉芙又骂他们,因为这家书店的店员感激她,给她送了一本书当圣诞礼物,上面还写了一张卡片,她回信说:“你们另外写一张卡片,而不直接写在蝴蝶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一定是你们书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它的价值,差矣。如果你们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将增添无可估算的价值,因为那种爱惜,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凄泣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汉芙虽然是二流的作者,但绝对是一流的爱书人。她说“我从来不买没有读过的书”,换言之,买的书一定是读过的,那还买来干吗?她形容说:“否则不就像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的下场吗?”
  弗兰克·德尔则让我们看出了典型英国书店人的感觉,有点拘谨,有点幽默,但非常有意思。他在第一封给她的信里说:“这位亲爱的小姐,我们能够满足您三分之二的要求,解决您三分之二的困惑,那些您要的书,我们能够找到三分之二。”《查令十字路84号》被搬上大银幕时,弗兰克·德尔由老牌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真是惟妙惟肖,演出了书店人该有的博学、温文尔雅,有一点拘谨,又有点冷嘲热讽的幽默。
  每当看到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店员,就觉得应该向所有明智的女士们提出一个谦卑而且大胆的建议:与其选择一个富翁,不如选择这样一个书店的店员,或许不是很有钱,但是你想象一下,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会点一根烟,有一个水壶的水正在烧着,准备煮咖啡,你会看到他正在优雅地跟客人谈论着最近进了哪一本狄更斯的绝版好书。
  ……
展开
目录
为什么需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读书这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
《好绘本如何好》
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
《私人阅读史》
年阅读史变迁
《灰皮书、黄皮书》
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读库》
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文艺进行时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当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
《切·格瓦拉之死》
“很可惜,他失败了!”
王小波Ⅰ《沉默的大多数》
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王小波Ⅱ《黄金时代》
好的色情不遮掩
王小波Ⅲ《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
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山楂树之恋》
纯爱感动
张爱玲《小团圆》Ⅰ
乱世之中现苍凉
张爱玲《小团圆》Ⅱ
“汉奸妻,人人可戏”
张爱玲《小团圆》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通过跑步去悟道
《丈量世界》
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武侠里的女人和政治
《哥伦比亚的倒影》
美貌不需要休息
《退步集续编》
那些“干净”的中文
《在春风里》
陈之藩忆胡适
《一个人的电影》
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我和电影的二三事》
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思想杂草
《于丹〈论语〉心得》
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李零《丧家狗》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李零《丧家狗》Ⅱ
经典的“原解”与“诠释”
《伊利亚随笔集》
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沉思录》Ⅰ
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思录》Ⅱ
属于个人的精神修念
《道德情操论》
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Purity and Danger
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万象
《民主是个好东西》
建立动态的和谐社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启蒙与救亡的纠结
《八十年代访谈录》
找回失去的常识
《七十年代》Ⅰ
酝酿在70年代
《七十年代》Ⅱ
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
英美媒体值得尊重的地方
《笔底波澜》
百年中国言论史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知客
《大师与门徒》
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嘘嘘嗯嗯屁屁》
“嘘嘘”也有大学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