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5876
  • 作      者:
    李辉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适合于高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李辉,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代表研究成果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概论》(著作,第一作者,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著作,第二作者,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参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德育一体化研究》(著作,第二作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等。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1项、“2009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适应与优化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现实两个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理论与方法。第一部分集中研究了环境及其现代特征、环境与人的辩证关系,重点探讨了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开放性特征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的主要矛盾与障碍,阐述了影响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主客观因素。第三部分研究了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应对策略。本书适合于高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此外,其他学科也有论著涉及大学生环境适应和优化问题,陈会昌在《德育忧思录:转型期学生个性心理研究》中认为,社会适应是指“社会或文化倾向的转变,即人的认识、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①。宋春宏在《思想道德修养》中,认为社会适应是指对社会环境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反应。②胡恩明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第一,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去适应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第二,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第三,当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调整个人目标,以求和社会步调一致,而不是一意孤行,甚至损害社会利益求得个人利益的满足。
    以上研究为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和环境优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些研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深入空间。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的研究不充分。多数学者往往是在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化问题时,涉及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问题,因此,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多是心理学、社会学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很少。第二,研究视角繁杂。适应主体上,更关注大学新生适应的问题,而大学适应应该是大学整个阶段的问题,并非只在大学第一年才会出现。
展开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研究主题
二、环境适应优化的概念
(一)适应的含义
(二)优化的含义
三、研究现状
四、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环境要素及其现代特征
一、环境及其要素
(一)环境概念
(二)环境的构成要素
二、环境要素的现代发展
(一)传媒环境
(二)虚拟环境
(三)竞争环境
三、环境的现代特征与大学生面对的挑战
(一)现代环境的主要特征
(二)大学生面对现代环境的主要表现

第二章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一)环境决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二)人在认识与改造环境过程中发展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自觉适应优化环境是人的发展方式
(一)自觉适应优化环境的表现
(二)环境被优化的状况反映出人的发展方式不同
(三)环境优化的意义
三、人与环境关系的现代发展
(一)现代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同构性
(二)现代环境有利于人的主体性的提升
(三)现代环境对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主要矛盾与障碍
一、大学生环境适应的主要矛盾
(一)单一适应与综合适应的矛盾
(二)自发适应与自觉适应的矛盾
(三)生存适应与发展适应的矛盾
二、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主要障碍
(一)当代大学生环境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生环境适应障碍的基本特征
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障碍产生的主要成因
(一)大学生的角色变迁给新生活带来了新冲突
(二)大学生人生经验不足与环境的复杂性的不平衡
(三)大学生人生经验不足与环境的多变性的不平衡

第四章 影响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客观因素
一、家庭环境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
(二)中国现代家庭的新变化
(三)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校园环境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环境
(二)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广阔空间
(二)社会环境的构成及其特征
(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五章 影响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主观因素
一、主体需要与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
(一)大学生需要及其特征
(二)大学生需要与环境适应优化的关系
二、性格差异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
(一)大学生性格类型
(二)大学生性格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思想道德素质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
(二)道德品质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三)法律素养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四、科学文化素质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一)专业素质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二)文化素养与大学生的环境适应优化

第六章 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主导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原则
(一)主导性及表现
(二)哆样性及表现
(三)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实现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一)社会化及其表现
(二)个性化及其表现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实现
三、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结合
(一)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主观世界的发展
(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实现

第七章 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环境的途径与方法
一、自我适应优化环境的作用与价值
(一)自我适应优化环境是大学生主体性增强的表现
(二)自我适应优化的价值
二、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化是自我适应优化的基础途径
(二)自觉发展是自我适应优化的主要途径
三、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主要方法
(一)自我教育方法
(二)自我调适方法
(三)环境优化方法

第八章 高校环境适应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大学生校园环境适应优化的意义与内容
(一)大学生校园环境适应优化的意义
……
第九章 社会环境适应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章 国外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的经验与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