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找法律的印迹.2,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1838
  • 作      者:
    余定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寻找法律的印迹II(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是一部“游记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姐妹篇
  继“古埃及到美利坚”的“环球法旅”之后,余定宇先生三年前再次孤身上路,展开另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法律之旅”。从黄河两岸到长城内外,从铁马秋风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着5000年来中国法律的遥远故事,聆听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依稀足音。
  著名法律史学者何勤华、田涛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余定宇,广州人。1968年赴海南岛知青,1982年广州师院政史系毕业,曾任职新闻记者,现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1993年开始,致力于“法治理论”和“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十多年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率先从“法律”的视角来观察“历史”。作者写作的几本法理学、法史学普及著作,都采用了一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游记体裁来讲述艰深枯涩的法律史”的方式。其中,《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一书,自2004年出版之后,即以其深厚的史学底蕴、深刻的法学见解和简明优美的文笔,而在全社会广大的普通公民读者中引起热烈的反响。该书被多次重印,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向全中国青少年学生推荐的100本好书之一,及位居中宣部、文化部“第四届知识工程”推举的普法类书籍榜首。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世界著名的法学泰斗陈光中教授称作者为:“一位在法学的激流中,为中国的现实和改革出力的纤夫。”
展开
内容介绍

  《寻找法律的印迹II(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是一本“游记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继《寻找法律的印迹II(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的姊妹篇《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的“环球法旅”之后,作者三年前又再次孤身上路,去展开了另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法律之旅”——从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到长城内外的万里戈壁,从“铁马秋风”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寻找着5000年来中国法律的遥远故事,聆听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依稀足音。翻开这一部文笔生动而思想深沉的法学游记,你可以看到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一幕幕悠长的《月光》和《悲怆》,读出了中国文明进化史上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命运》与《英雄》……而读完《寻找法律的印迹II(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之后,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特色”,和“今日中国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的道路方向”等现实问题,读者或许可以产生出许多更明晰或更深刻的感悟。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花了数年时间,一路实地考察。从出土文物“彩陶上的鱼”说起,追溯着汾水斜阳、壶口细雨、洛阳旧事、“刑鼎”故地等法律萌芽之地寻根觅迹,又顺着历史之轨一路探访秦国法典的生成、汉代法律的定型、隋唐法律的成熟、宋以后法律的流变,直到鸦片战争以后因各国列强入侵、西法东渐导致的中华法系的解体、国民党“六法全书”的兴废、中国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中国法律五千年的历史,在作者轻松流畅的语言中,由远至近,慢慢流淌,那么亲切,那么自然。
  ——何勤华

  观复而思今,发思古之幽思;追根而溯源,述历代之法制。作者用文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将艰涩晦暗的法律发展史娓娓道来,犹如小河流水,涓涓滴滴,令读者耳目一新。
  ——田涛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一步,比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公开问世,早了足足八十八年!
  漫步城中,有一个问题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那就是:在春秋战国那个“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大动乱时代,“铸刑鼎”这种丰功伟绩,为什么会首先在郑国这个小国、弱国发生,而不是在“春秋五霸”之类那些大国、强国中发生?其后不久,当我漫步在新郑的街头,浏览着街道两旁那些招牌林立的店铺,惊讶于这个小城镇的农贸市场墙壁上那些浮夸奢华的罗马柱和遍地的古希腊裸女雕塑时,我忽然发现:刚才那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清清楚楚地写在了这些街道两旁。
  原来,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商立国”。而众所周知,商业经济,天然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效地繁荣经济、增强国力;而另一方面,它又很容易使人们物欲横流、精神萎靡,使城市变成一个奢侈腐败、诈骗盗抢等罪案频生的犯罪渊薮。如果想扬其之长,避其之短,“商业经济”就必然倾向并转化为一种“法治经济”,需要用“法治”来引导和监管。
  想到这里,我就开始有点儿明白,子产在郑国“铸刑鼎”的意思。
  说起来,郑国是西周最后一个被分封的诸侯国,其原先的封地在陕西的华山脚下。但早在西周末年,其开国君主郑桓公见国势艰危,便早早地将大部分财产家眷转移到了今日郑州附近的一片荒野之地。不久之后,周幽王果然被乱军杀死于骊山之下。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护送平王迁都洛阳之时,也顺势把郑国东迁到虎牢关一带,其后,又用武力吞并了郑州邻近的许多小国,并建都新郑。在郑武公的几番巧取豪夺之下,终于成就了郑国的一番模样。
  但不管怎么说,东迁之后的郑国,仍然只算是~个小国。它西有暴秦,北接强晋,东邻大齐,南面狂楚,在这四大强国的夹缝之中,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郑国,日子一向不大好过。所幸的是:郑国这一片平坦坦的国土,古往今来,都处于中原交通的一个十字路口,属于“万商云集、百货辐凑”的商业宝地。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法律,是一门活生生的历史
推荐序二:寻找与发现
导言:历史的内幕
楔子:彩陶上的鱼
第一章 大河上下——法律的萌芽
1-1 汾水斜阳:寻找“独角神兽”的故乡
1-2 壶口细雨:大禹的呐喊——“让大河自由地流淌”
1-3 洛阳旧事:周公的遗训——“求天地之正中”
1-4 “刑鼎”故地:子产和邓析的传奇
1-5 函谷关远望:青牛不知何处去?
1-6 孔庙徘徊:中国法学的十字街头

第二章 西望长安——法典的生成
2-1 消失的古城墙:此地无人识商鞅?
2-2 坑儒谷吊古:韩非和李斯的下场
2-3 法家的失败:与秦始皇的一场虚拟对话
2-4 灞桥折柳:汉高祖的“约法三章”
2-5 霸陵夕照:“文景之治”与道家的法律文化
2-6 未央宫回首:“独尊儒术”——我们是怎样失去了思想的自由?

第三章 长城内外一法制的流变
3-1 大漠孤烟:烽火台下的《居延汉简》
3-2 酒采落日:“赵娥复仇案”的拍案惊奇
3-3 大明宫漫笔:“中华法系”为何行之不远?
3-4 合肥传说:蜚声世界的“包青天”
3-5 武夷山中:三月桐花开满路
3-6 白鹿洞书院:中国法学的衰微

第四章 珠江风云——西法的东来
4-1 十三行聆听: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激烈冲突
4-2 香江走马:立法会大楼上的“正义女神”
4-3 澳门西望:一本书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4-4 越秀山头:中国法学的沉重转身

第五章 紫禁斜阳——旧律的崩溃
5-1 城南旧树:“沈家本修律”的昨夜西风
5-2 落日楼头:光绪帝临终的灵魂跃动
5-3 街角的铜像:严复对“自由”二字的深刻解读
5-4 总统府游记:《临时约法》和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5-5 金陵风雨: 《六法全书55因何会全军覆灭?
5-6 珞枷山下:中国宪法学的一地落花
尾声:开封夜雨——中国法学的黎明时分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