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514217
  • 作      者:
    马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马虹(1927-),原名郭毓堃,河北深州市前磨头镇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写作和编辑工作,积劳成疾,遂拜陈氏第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陈照奎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几年后身体康复,拳技大进,从而认识到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作用和时代价值,于是倾注全部心血刻苦实践、潜心!5研。先后三赴北京、两下河南随师习拳,并3次请师到石家庄家中居住授艺,由于他尊师敬业,取得恩师的信任和厚爰,从而尽得陈氏家传太极拳拳理、拳法之奥秘。
  马虹多次参加河北省和全国太极拳比赛、邀请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长期从事太极拳的学术研究和传播工作。在全国性武术学术会议和海内外武术刊物上,曾先后发表了《陈式太极拳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陈氏秘传太极拳内功》、《周天开合论》、《阴阳相济论》、《松活弹抖论》、《推手技巧及功力训练》、《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等50多篇论文。曾多次在河北、江西、天津、广东、广西、山东、湖南、江苏、浙江、云南、吉林、四川、北京、陕西及香港等地传授陈式太极拳,并应邀先后赴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讲学、传拳。并先后接待22个国家来华学拳的学员。直接传授学员万余人。并应邀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幵大学、西北工大等高等学府作了多次有关太极拳的学术报告。并被北京大学聘为高级讲席。1982年他倡导成立了“陈氏太极拳硏究会”,还创办了《陈氏太极拳硏究》刊物。根据其师陈照奎授拳时的记录整理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陈式太极拳劲道释秘》、《陈式太极拳拳照图谱》、《函授通讯》等系列著作,录制了5部《陈式太极拳及其技击法系列教学片》及22集VCD光碟。为普及和发展陈式太极拳,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虹曾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理事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会长。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当代13名太极拳大师之一。1988年,从石家庄市政协离休后,即专心致力于太极拳的继承、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分原理篇、基础篇、技击篇、养生篇、解惑篇、附录篇,结合陈式太极拳练习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方面的要点问题。主要介绍了关于所谓新架与老架之分;关于顿步与蹉步发劲之别;关于练拳遍数与功夫;关于拳架与静功、桩功的关系;关于太极拳的发声问题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
  
  太极拳,动静互为其根,轻沉互为其根,蓄发互为其根,虚实互为其根,松柔与刚韧互为其根,内外互为其根,发力与重心互为其根。丹田与四肢互为其根。例如,太极拳讲求“迈步如猫行”,那么另一只支撑在地面上的脚,肯定更吃力。从而锻炼其耐力。说明实为虚之根。同样,如果没有虚,也就没有实;没有轻,也就没有沉。所以也可以说虚是实之根,轻是沉之根。再说放松,如果没有全身各个关节、肌肉以及脏腑的放松,也不可能集中于一点而发出“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的弹性螺旋式的整体阳刚之劲。由此可见,松柔又是阳刚之根。又如一棵树,我们通常把地下面的叫做“根”,地上面的叫做树干、枝、叶……,其实。对下面的根须来说,它何尝又不可以把上面的称做它的“根”?因为上下是互为作用,互为依存的关系。人体本身各个脏腑之间,也是互为其根的。另外人体的三节互用,不论手、肘、肩,或胯、膝、脚,也是互为其根的。《孙子兵法》中所云:“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也说明太极拳技击法中这种阴阳互为其根的道理。所以,打拳,一定要弄清虚实互根,轻沉兼备、刚柔相济,蓄发互孕、三节互根、有上有下,有前有后,有左有右。阴阳互用的拳理。
  同样,做人也是与大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之间,互为其根,彼此相济。
  (四)阴阳全息(整体性)
  即阴阳两种动能的整体性。拳论中的“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内不动,外不动;腰不动,手不发。”“起之于足,行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等等,都说明此拳用劲的整体性。陈照奎老师把这种运劲的整体性称作“蛹动劲”,好像蚕蛹、毛毛虫,一节动节节动
  ……
展开
目录
原理篇
陈长兴正宗拳架传真——一代宗师陈照奎的重大贡献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2006年3月25日第2次应邀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学术报告
学习陈鑫的治学精神加强太极拳的理论研究——纪念陈鑫先生诞辰150周年,在温县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998.8.24)
陈式太极拳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
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钥匙——关于太极阴阳分合律
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
太极图——太极拳的秘诀
太极太极图太极拳——兼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基础篇
试论太极拳的修炼工程——马虹在北京全国第十期陈式太极拳教练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1999年5月15日)
太极拳基础功夫论
陈式太极拳的周身规矩
阴阳相济论——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十大关系
丹田内转论——陈氏秘传太极拳内功
周天开合论——关于太极拳的呼吸问题
松活弹抖论——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发劲
论放松
论用意
试论懂劲——2002年5月5日在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的讲座
圆——太极拳的态和势——给江西杜鹏程的一封信
练拳诸病五十例——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札记
修炼太极拳,要诀二十条——2005.10.6在保定陈式太极拳第十一届年会上的讲话(摘要)
五道关口,三层境界——1998年5月8日在成都陈式太极拳第七期全国培训班上的讲话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试论太极功夫

技击篇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
拆拳讲劲,是太极拳的神髓——《陈式太极拳劲道释秘》前言
陈式太极拳技击训练及其技巧
推手及功力训练法
“谁能合,谁能赢”——推手技巧述真
圆形推手及其技击法
百把气功桩
单式训练方法
因敌变化示神奇——陈式太极拳技击法的主要特征
拳法之妙,在于运劲
以其哲理悟其劲道——2003年10月3日在全国第三期传统陈式太极拳教练员讲习班上的讲话

养生篇
试论传统陈式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健康之路——1996年5月19日在马来西亚“陈式太极拳经验分享会”上的讲话”(摘要)
传统低架陈式太极拳健身的奥秘——再论太极拳的内功
论养性功夫
提高拳术质量增进整体健康——2007年10月4日在石家庄市陈式太极拳第十三届年会上的讲座
“痛苦往往是幸福的源泉”——回忆跟陈照奎老师学拳经过

解惑篇
关于太极拳的重心
关于太极拳的缠丝劲
关于胸腰折叠
关于“下塌外碾”的含义
关于裆走下弧
关于拳走低架的优势
关于“四两拨千斤”
关于“八门劲别”
“一身备五弓”之说不可取
关于所谓新架与老架之分
关于顿步与蹉步发劲之别
关于练拳遍数与功夫
关于拳架与静功、桩功的关系
关于太极拳的发声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