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03328
  • 作      者:
    卢志丹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可借复本:1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的佛心》可以说是日常中修行的指南,生活中悟道的捷径。书中以生动活泼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指引你如何培植和滋育上述的十颗心,这十颗心含摄了大乘佛法修行的纲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全部精华,针对现代读者的根机和接受能力,以现代的、生动的、浅易的方式,灵活权变地表达出来。<br>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以这十颗心应世、生活、修行、积德、待人、息欲、积福、改过、成功、解脱,你就彻悟了佛法在世间、修行在日常、佛心在生活的真谛,你就真正拥有了一颗如如不动、无坚不摧的佛心!
作者简介
    卢志丹,字“照青”,笔名“蒲岩”。佛门居士,法号“照空空照”。生于一九七六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来自大西北的深山僻壤。种过田,教过书,做过工,经过商,徒步重走过陕甘境内的长征路。长期致力于国学经典的研究和中华民族精神及智慧的发掘。游心于儒、释、道之间,骋目于古、近、现之变。目前在北京潜心于大乘佛经的研读和修习,并以弘扬大乘佛法、饶益众生为己任。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睿智的思辩能力、矫健酣畅的文字功力,策划和创作过多部畅销作品。目前公开出版的各类著述达二百余万言。其著作《毛泽东品国学》、《听老和尚解心经》等受到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内容介绍
    学佛不一定要去深山老林,修行不一定要入名寺古刹,在日常生活时时处处,只要你能持有和保任平常心、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包容心、知足心、忍辱心、忏悔心、精进心、无住心,你就是在修炼一颗佛心。<br>    佛陀以慈悲为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心就是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世人皆知向佛菩萨求财求富,求官求禄,不知财富官禄皆由自心生。拥有一颗慈悲心,就拥有了长养一切功德福报的“福田”。行善积德,济贫救困,救人放生,劝人向善,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中的“福田”。
精彩书摘
    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惟俨禅师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侍者提醒惟俨说:“太守已等候您多时了。惟俨禅师只当没听见,依旧闭目养神。<br>    李翱偏是一个急性之人,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br>    惟俨禅师这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何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br>    这话是针对李翱“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而说的。李翱听了一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br>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惟俨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因此惟俨禅师回答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br>    李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br>    惟俨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br>    李翱更弄不明白了,他只好悄悄地问站在一旁的寺院总管,刚才大师回答是什么意思?<br>    总管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么?”<br>    惟俨禅师听后说:“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热’么?”<br>    李翱忍不住笑了几声,气氛顿时轻松多了。他又问禅师什么是道。<br>    惟俨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理会了吗?”<br>    李翱摇摇头说:“没有理会。”<br>    惟俨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br>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顿有所悟,不禁随口念了一偈:<br>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br>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br>    不知李翱是领会了惟俨说的禅机呢,还是在赞美老禅师说得好,抑或是说老禅师道行高。反正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的禅偈。<br>    惟俨禅师开始故意不理睬李翱,是想挫挫他的傲气和火气,以便进入参禅问道的心境。因此,最后见他气和心平之后,这才对他说了禅道的真谛:云在青天水在瓶。<br>    惟俨禅师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大约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直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只要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禅了。二是说,瓶中之水,犹如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br>    从此,“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成为禅宗和尚们最爱拿来启发修行人的一句诗偈。云本来就在天边,水就在瓶里装着,这是再平常、再普通不过的情景了,但这种自然、恬淡和闲适的“平常心”所蕴藏的智慧,现代人似乎很难理解了!<br>    禅者云:“云在青天,随风舒卷;水在瓶中,清澄如镜。云动水静,一任自然。”云在青天之上,千变万化,随风舒卷,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水在瓶中,清澄如镜,如如不动,也没有落入庸常世界束缚的无奈。云动水静,云水随势自如转换,随遇而安,闲适自然,正是在诠释人应对命运的态度。为人处世应该有一颗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平常心。<br>    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种修养和境界,古有名相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有李嘉诚先生的“好景时,绝不过分乐观;不好景时,也不过分悲观”,这都是平常心的真实写照。<br>    平常心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后的明智与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态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战,奋斗之后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拥有平常心,人生将变得更加平静而从容。<br>    人生要像天上的云、瓶中的水一样,始终保持自然、清新、恬静、清澈的本质:在瓶中的时候,依然保有在青天的那份超凡飘逸;在青天的时候,依然拥有在瓶中的那份闲适自安。凡事顺其自然,保持平常心,不盲目,不浮躁,不偏执。<br>    ……
展开
目录
一、以平常心应世<br>运水搬柴是神通<br>若无闲事挂心头<br>求心歇处即无事<br>云在青天水在瓶<br>放下凡心人不忧<br>得失输赢不纠缠<br>安禅何须劳山水<br>道在吃饭睡觉间<br>家庭就是修道场<br>人生处处是修行<br>二、以欢喜心生活<br>云门日日是好日<br>—任清风送白云<br>心有悲喜境自异<br>心能转境同如来<br>此心安处是吾乡<br>不开口笑是痴人<br>原来烦恼是菩提<br>知恩感恩更报恩<br>当成坚固妙欢喜<br>三、以清净心修行<br>随其心净佛土净<br>世人不知心是道<br>身在闲处心在静<br>云飞而不百碍空<br>浮世穿凿不相关<br>本无一物不惹尘<br>扫地扫地扫心地<br>远离恶友少烦恼<br>四、以慈悲心积德<br>众生无边誓愿度<br>春入千林处处花<br>慈悲力量谁能敌<br>积善之家有余庆<br>堂上有佛人不识<br>救人一命胜造塔<br>勿以善小而不为<br>以仁爱心护生灵<br>广结善缘增福德<br>诸供养中法为最<br>五、以包容心待人<br>大肚容人是弥勒<br>真诚待人暖人心<br>心包太虚容世人<br>宽容仇人品自高<br>宽恕之力最神奇<br>冤冤相报何时了<br>凡是何必太计较<br>恭敬待人不自傲<br>以随喜心除嫉妒<br>六、以知足心息欲<br>生死疲劳从贪起<br>祸莫大于不知足<br>以戒为师离诸欲<br>迷人美色莫贪图<br>知足之人常安乐<br>心安性定菜根香<br>生活简单是享受<br>人在福中要惜福<br>七、以忍辱心积福<br>成佛先受魔来磨<br>忍者多力为人尊<br>难忍能忍忍为大<br>无生无灭法之忍<br>吃亏正是积福德<br>欢喜忍受恶骂毒<br>忍耐孤独与寂寞<br>嗔火烧尽功德林<br>堪忍世间本残缺<br>八、以忏悔心改过<br>举心动念皆是业<br>有过当忏忏则安<br>一念忏悔无穷劫<br>发露己恶不覆藏<br>五心四力真忏悔<br>礼佛见相恶业销<br>读经诵咒灭诸罪<br>罪从心起将心忏<br>九、以精进心成功<br>人身难得今已得<br>自强不息勤精进<br>福慧双修两足尊<br>置心—处事皆成<br>懈怠懒惰众行累<br>螺蛳好睡不闻佛<br>莫待老来方学道<br>修行且莫推明日<br>坚持到底终成功<br>十、以无住心解脱<br>无所住而生其心<br>缘起性空自解脱<br>无住心契无相体<br>妙行无住心自在<br>无住妙心当下是<br>心无挂碍无恐怖<br>喜得人空法亦空<br>八风吹动不住心<br>离文字相不可说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