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0605
  • 作      者:
    王晓初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晓初,1956年生,重庆奉节人,文学硕士。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等著作多部,先后在《文学评论》等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深入浙东史与越文化沿革中,从越文化独特的历史底蕴、风俗特征和文化个性的视角出发,探究鲁迅与故土文化的血脉关联,呈现鲁迅文学、思想的丰富面向。具体论述中,从地域文化人手,以文本分析为基础,参之以域外、尤其是日本的鲁迅研究成果,把民俗研究、历史研究与精神现象研究糅为一体,并提升至哲学与审美层面展开讨论,从而对鲁迅精神与艺术的“原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丰富与深化了鲁迅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越文化视角透视鲁迅,还需要在现代性意义上对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作出评价。晓初在做鲁迅研究以前,曾在文学的现代性、现代化命题研究中下过相当功夫,因此当他以鲁迅作为研究对象时,自然也不会放弃从现代性视角对鲁迅的文化思想价值作更深入的理论探究。他在“导论”部分对鲁迅作出“现代中国(东方)文化的‘精神之父”’的定位,便颇值得注意。他认为鲁迅文化成就的独到性,“就在于他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实际(也即亚洲的实际),对于东西方文化作了富有成效的融合与创造,并且生成了自身(中国/东方)现代性的主体性”。此说虽非为他所独创,关于鲁迅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意义,尤其是鲁迅的文化思想对于亚洲(特别是东亚)精英知识界的代表意义,已为众多海内外学者所论述,但将此定位予以强调,更从“生成了自身(中国/东方)现代性的主体性”的意义作出阐述,我以为这是对鲁迅身上所体现的“现代性”的一种有所发见的论述。下编通过对“越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生成意义”的论析,确定鲁迅作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意义与价值,对鲁迅的文化定位作了更全面、深入的阐发。对此的论述,是在纵、横坐标上确定鲁迅的地位与价值:在纵向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独特走向,中国文化内部的差异性及“内在运动”的特殊性,揭示越文化作为“面海的中国”一部分显出日渐走向文化现代化的优势;在横向上,近现代文化的“世界史”背景,鲁迅在跨文化对话中寻求民族新生与复兴之路,体现出“代表了亚洲的近代化的方向”意义等,由此总结出鲁迅文化思想对于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的创造意义与现代价值。本书最后推出的结论——“鲁迅:中国现代文化之父”,便有了充分依据。这一结论的推导,人们曾从不同角度论证过,但本书从越文化视角切入,又从一个特定视角作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就其文化思想“发生学”意义上说,在相当程度上是接受了越文化传统显在的或潜在的影响;就文化实践与文学创作实绩而论,其在越文化的滋养中确立“人”的意识的自觉,建构体系性的“入学”理论,毕生重视改造国民灵魂的工作,致力于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理所当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卓越代表。就此而言,本书对鲁迅文化思想定位的论述也是较此前的研究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的。 
    ……
展开
目录
序一 重新体认鲁迅的源泉性价值
序二 越文化里的鲁迅
序三 从区域文化视角对鲁迅现代性文化思想的深层开掘
引论多元文化背景中生成的鲁迅
一、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鲁迅
二、越文化的精神原型、流变与谱系
三、《故乡》:鲁迅与越文化的精神解读

上编 在越文化摇篮里成长的鲁迅
第一章 越地民间文化的熏陶与同农民的精神联系
一、童年经验与鲁迅思想和艺术的发生
二、越地的神话传说与鲁迅的天性取向
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与同越地农民的精神感应和血肉联系
四、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的滋养:精神与审美
第二章 浙东学术、魏晋文章与早期教育:思维与文风
一、浙东学术、杂学、“浙东性”与鲁迅的思维和“师爷笔法
二、魏晋文章(“嵇康风”)、章太炎与鲁迅的思维和“师爷笔法
第三章 家庭变故:创伤性体验与求索精神
一、台门里的周氏家族
二、家庭变故: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中编 一 对越文化的时时返顾:寻觅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
第四章 “原鲁迅”:《新生》文艺运动的文化建构
一、“个”的思想:争取自由与解放的(越地)异端文化思潮的结晶
二、民族文化“固有之血脉”的“新生”:“立人”思想的一个重要支点
第五章 从《越铎》到《会稽郡故书杂集》
一、“沉默的鲁迅”及其意义
二、开拓“越学”:民族文化“固有之血脉”的发掘
三、《越铎日报》:《新生》文艺运动的延伸
四、“浙东情结”与“魏晋感受”:生命之根
第六章 “思乡的蛊惑”:《朝花夕拾》及其他
一、“第二次绝望”与《朝花夕拾》
二、作为“安魂曲”的故乡与童年记忆
三、走向底层民众“鬼的世界
四、抵抗黑暗的“复仇
第七章 《故事新编》与《女吊》等
一、“中国的脊梁”:大禹、墨子等人物谱系
二、魂归故土:“复仇之神”《女吊》等

中编二 鲁迅文学艺术中的越文化底蕴
第八章 鲁镇、未庄与S城:鲁迅小说建构的文学世界
一、背景:以绍兴为原型的越地水乡村镇——“鲁镇”、“未庄”、“S城
二、闰土、阿Q、祥林嫂等:越地底层农民形象系列
三、狂人形象谱系:越地异端知识分子谱系的镜像
第九章 《故事新编》的“油滑
一、“油滑”:《故事新编》的艺术方式
二、“油滑”与越地(民间)艺术和智慧
三、文本:“故”事“新”编与杂语喧哗
四、文体:“历史的小说”与“故事新编”体
……
下编 作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
——越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生成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