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对联艺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47555
  • 作      者:
    苍舒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苍舒,1925年生,常用名杨扶直,笔名符实,浙江黄岩人。长期从事诗、词、书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高级专家,中国楹联学会、华东修辞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教学研究会、江北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文化研究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上海教师书画专业研究会、稼轩诗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退休后潜心著述,出版有《对联修辞学》、《中国对联艺术》、《松涛竹韵楼诗草》。另著有《中学生字帖(颜体)》及教师用书,《小学生系列字帖(柳体)》及教师用书,书法自学辅导丛帖楷书十五种、行书四种,以及《篆刻家的故事》、《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楷书白,学三十六讲》、《青少年书法三十五讲》等著作。
    近年来,发表诗词几百首,对联几百副。所著《中国对联艺术》获中国对联作品集编委会2001年度创作奖,书法作品获各种金奖八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对联与书法,自它们产生之日起,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艺术,它们是举世无双的、真正的国粹。中国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之一;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魅力。
    《中国对联艺术》以五彩缤纷的联史为经,以丰富多彩的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与社会功能、情境意境与风格、创作与格律、修辞与宜忌于一体,把中国对联放置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掌握好宏观的手法,充分地阐述中国对联的艺术特色;牢牢地运用微观的手段,细致、详密、深入地论析充满艺术性的中国对联。本书将读者对象定为中等文化程度者,论说中力求把对联这门与高雅艺术紧密相关又与俗文化相连的学问,真正下工夫于深入浅出之中,使读者感到本书可读、可亲、可近、可喜。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观点与材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立足于从对联的A、B、c讲起,逐步深入到对联的格律、修辞的领域之中,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自始至终以联例贯串,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述和艺术欣赏的剖析交错运用,所收的近千例从古至今的各类各色的长联、短联、名联、佳联、传世的经典之联,交织成一幅洋洋大观、壮哉丽哉的对联图卷,突出知识性、可读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中国对联艺术》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研1究对联数十年的苍舒先生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也是作者继《对联修辞学》后的又一力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上这一例,是以诗韵上平声的“东”字为韵写成的。“天对地,雨对风”是起步时的一言对。出句是“天”,要对“地”才最好。因为“天”是平声,应对同属地理门的仄声字“地”。“雨”是仄声字,是天象,故应对以同属天象、平声字的“风”。到一言对已对得较稳妥了,进入二言对。“大陆”都是仄声,这是先虚字后实字(用现代语法说是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偏正词组),所以要对以都是平声的同一组合形式的词组。学生对“长空”当然对得很好。如对以“长江”怎样?当然也合格,因“长江”也是地理上的,比不上“长空”的以地对天的气势。学生会对出各种不同的对句,这就要看老师如何引导了。在老师的讲评、导引中,学生逐步丰富了对对子的知识和技巧,也逐步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学问,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思路。
    “雷隐隐,雾蒙蒙”是三言对,比二言对的难度增加。“雷隐隐”声调是平仄仄,是天象,要求以天象的仄平平来对,而且必须是“先一后二”的音节。有些学生会对出“雪飘飘(或雪纷纷……)”或“雨淋淋(或雨潇潇……)”,当然都对得不错,要看老师如何处理了。老师的肯定或否定,必然要说出理由,这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又进一步懂得了要对好对句还应注意些什么。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东西”已是七言对,“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是十一言对。到了这一步学生不仅能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对对子的各方面的知识,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字、声韵、语法(当时无这名称而叫文法)、修辞、逻辑,还能学到不少典故,学会了化用典故的技巧。如“十月”句化用岑参等唐代边塞诗人的边塞诗句意,“三冬”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学生会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自然越发高涨,到了会写骈俪文时,就视对联创作为.“小道”了。
    老师教学生对对子,通常从一言开始,逐步增加字数。
    先出一言也好,多言也好,叫做出句;应对的,.叫做应句或对句,对成之后的上下句叫做“对子”。一般是末一个字是仄声的叫上旬,末一个字是平声的叫下旬。出句可以是上句,也可以是下旬;同理,对句或应句可以是下旬,也可以是上句。因为对对子活动(也叫“属句”教学),开始阶段并不要求内容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所以不叫对联,也不叫联语,只叫“对句”或“对子”。因此,对句既指对对子活动,也指对出的句子,看到时要辨一辨。
    ……
展开
目录
引论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一、联语
二、对句
第四节  明清到l966年前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什
一、与汉字的结舍
二、与书法的结合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蛄合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舍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的结合
七、与行业的结合
八、与小说的结合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话及对联故事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对联的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语言
一、语言要有个性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三、语言要有新意
四、语言要富机趣
第三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二、起到讥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的作用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或时代特点的作用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一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情感的作用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的作用
附:对联的分类

第三章  对联的情与境
第一节  对联的意境
第二节  对联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第四章  对联的创作
第五章  对联与修辞
第六章  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第七章  对联的审美心理
第八章  新联与赏析
初版后记
附录:如烟往事堪追忆——先父舒公点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