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史研究的兴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0748
  • 作      者:
    程光炜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学史研究的兴起》透过文学史和知识考古学的视野,呈现文学史写作及研究的现时问题,解剖文学思潮与现代性、文学杂志与现代都市等问题。与此同时,对文学思潮与现代性、文学杂志与现代都市、文学经典化问题,也作出了深入而精细的学术反应。《文学史研究的兴起》是作者近年来重要论文的集聚式成果,显示了他对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展开
作者简介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县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文学史研究。多次赴欧洲、日本、韩国和港台参加学术交流,1998年在韩国韩瑞大学讲学一年。已出版的著作有:《艾青传》(1999)、《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2000,迄今已重印八版。该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教材)、《雨中听枫》(2000)、《踩空的踏板》(2001)、《程光炜诗歌时评》(2002)、《中国当代诗歌史》(2003)、《文化的转轨》(200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2004,与孟繁华合著)、《文学想象与文学国家》(2005)、《京北十年》(2006)、《文字中的历史》(2007)等。并主编大型丛书数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史研究的兴起》从文学史和知识考古学的角度,力图呈现文学史写作和研究中的多种问题,与此同时,对文学思潮与现代性、文学杂志与现代都市、文学经典化问题,也作出了深入而精细的学术反应。它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小说与当代文化、电影与一代人的文化时尚等新锐话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 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和图式
  第一章 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分歧和建构
  毋庸讳言,在目前中文系七个基础学科中,“当代文学”的学科可靠性一直让人疑惑和担心(类似情况,恐怕还有文艺学、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理论这类非“传统”学科)。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名目上,当代文学不叫“当代文学史”,而叫“当代文学批评”,两字之易,差别甚大;“现代文学”则被称作“现代文学史”,在学科中处于较高位置。在“现代文学”研究人士心目中,学科内部的这种安排,好像是一个没有疑问的事实。但是,这种“身份危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和看得清楚的。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叙述中,当代文学是相当“繁荣”的,它的“敏锐性”、“知识信息量”,它的“思想深度”和对别的领域的启发性,可能都不应该在“现代文学”之下(或者更高?)。当然,这样的确信是值得赞赏的。当代文学思想的活跃性和姿态的多样性,它对当代中国现实深切的关注和有力的剖析,也都是一个必须看到的事实。不过,不同意见的存在却只能加重我们的担忧,即,在今天,在当代文学研究界,对学科如何发展其实并没有形成任何共识,相反,分歧还有继续扩大的危险。“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不确定性,一些可能来自同一学科内部的偏见、歧视,有一些来自对学科“标准”的不同看法,还有一些则是它本身的问题。
展开
目录
上编 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和图式
第一章 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分歧和建构
第二章 文学叙事的权力
第三章 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和控制
第四章 文化研究与现当代文学
第五章 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
第六章 20世纪40年代:文学杂志与现代都市
第七章 试论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环境
第八章 20世纪40年代文学与文人集团
第九章 从《文艺报》一个栏目看20世纪50年代文学的问题
第十章 “新时期文学”的学术定位问题
第十一章 历史叙述与20世纪80年代“主流文学”
第十二章 什么是“新世纪文学”

下编 历史文本·文学
第十三章 略谈清末新知识界的社会角色
第十四章 中韩两国文学运动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转换
第十五章 当代史与主体文学形象的兴衰
第十六章 历史文献的解读问题
第十七章 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文化
第十八章 战争文化与审美意识
第十九章 周扬与当代文学
第二十章 长篇小说“三红”的写作策略
第二十一章 王安忆与文学史
第二十二章 莫言与文学批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