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下降1摄氏度,免疫力下降30%
当你感冒时,还会泡澡吗?
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先量一下体温,如果超过37摄氏度,最好就不要泡澡了。”但这种说法似乎与事实有些矛盾。实际上,如果体温只是稍稍高于37摄氏度,泡个热水澡反而有利于治疗感冒,早日恢复健康。不过,发高烧并且感觉身体发冷时,就不要泡澡了。
为什么泡个热水澡,感冒很快就好了呢?
这是因为通过泡澡提高了体温,免疫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保护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能力和体温密切相关。体温下降1摄氏度,免疫力下降30%;体温升高1摄氏度,免疫力则提高500%~600%。
你或许会觉得这一说法不符合逻辑,其实,免疫力提高并不是指白细胞数量增加,而是指每个白细胞战斗力和命中率的提升,因此这一说法是有可能成立的。
那么,为什么体温升高免疫力也会随之提高呢?
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血液循环变得畅通了;二是因为酶的活性提高了。
血液循环畅通,免疫力也会随之提高,因为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我们都知道,人体由大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血液具有把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带走废弃物的功能。另外,血液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免疫功能。
白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在我们的身体中巡逻,简单地说,它是在巡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有异物侵入。它们一旦发现异物,就会立刻处理,同时还会召唤后援队。多亏了白细胞快速应对,我们才能驱除侵入体内的细菌或病毒,保持健康。
如果血液循环不畅,结果会怎样呢?
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血液循环不畅,即使白细胞受到召唤,也不能迅速赶来支援。如果赶来支援的白细胞的数量达不到驱除病毒等异物必需的数量,免疫系统就无法战胜病毒或细菌,人就会生病。因此,提高体温、保持血液畅通与提升免疫力息息相关。
当你怀疑自己感冒的时候,请记得泡澡
保持酶的活性是增强免疫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身体活动需要酶的参与。说起酶,可能大多数读者会想到消化酶或分解酒精的酶等。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酶,它们就是人体内生化反应必需的“催化剂”。
为了延续生命,生物体体内会不断地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消化食物或分解酒精,把营养吸收到体内,把废弃物排出到体外,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产生能量的活动等,所有活动都需要酶作为催化剂。
酶是人类维持生命、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酶在细胞内生成,在生成过程中还需要其他酶的辅助。体温升高时,白细胞的抵抗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因为酶在发挥作用。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强。在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摄氏度。
人们经常说酶怕高温,指的是食物中的酶经过加热会失去活性。从体温的角度来说,体温升高,酶的活性也相应增强。酶失去活性的最低温度在48摄氏度以上,而人的体温绝对不会达到48摄氏度,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一点。
感冒引起发烧也是因为身体希望通过促进血液流动、提高酶的活性来增强免疫力,击退病毒。因此,感冒症状刚开始出现时泡澡,有利于在人体外部构建一种使免疫系统更容易战胜病毒的环境,使感冒尽早痊愈。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感冒了”,请好好地泡个热水澡,比平常多花一些时间,慢慢地使身体暖和起来。你可以在泡到脸部有些发热、水还没有凉时赶快出来,趁着身体的暖和劲儿美美地睡一觉。
低烧时吃退烧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温暖身体有利于健康,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在感冒的时候才想起保暖,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这一点。
给大家讲一下我童年的趣事,小的时候每当我感冒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时,祖母总会让我穿两条内裤。
当我出现感冒症状时,比如打喷嚏或咳嗽,祖母递给我的不是感冒药,而是内裤。现在回想起来,当然可以理解穿两条内裤保暖的做法。但是小时候因为觉得很害羞或不可思议,曾问过祖母:“为什么要穿两条内裤呢?”祖母只是回答:“这是我们斋藤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秘方。”她并没有给我一个充分的理由,但这个秘方确实有效。
当然,保暖的方法不仅限于穿两条内裤,还可以泡澡、系上腹带,或者用暖手宝、热水袋等,什么方法都可以。总之,当你感觉身体不舒服时,温暖身体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人却采取了与此背道而驰的做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吃感冒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感冒药广告,仅仅出现轻微的感冒症状就吃药,反而对身体不利。最好马上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
普通的感冒药包含的药物成分不是用于对抗引起感冒的病毒,而是用于缓解各类症状,很多药物成分都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刺激交感神经。
因此,患感冒的人在工作劳累、身体疲乏时不宜吃感冒药。否则,将会加剧血液流动的不畅,导致体温下降,甚至降低免疫力。
与服用感冒药相比,更糟糕的是服用止痛退烧药。止痛退烧药大都会刺激交感神经。不过,这一点还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种药会降低体温,从其名称中的“退烧”不难推出这一点。
当体温仅仅升至37摄氏度时,怕热的人或平时体温就不高的人会感觉燥热、浑身没劲儿,甚至会觉得发热难受。因此会服用退烧药。但是,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此时的热度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病毒做斗争,而服用退烧药则会降低体温,不利于免疫系统发挥功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医生都比较了解这类退烧药的危险性,一般不会随便给病人开这类药。
对于老年人等体力差的人,当体温达到38。2摄氏度左右时,有时需要服用退烧药。此时,医生会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开一些不会增加身体负担的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烧药,而且开药时医生还会注意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37。5~38摄氏度之间。他们绝对不会草率地开处方,简单嘱咐病人“饭后吃1粒”就了事。
没有医生的处方,不能购买处方药。即使非处方药在市面上可以轻易买到,也不能随便买了吃。
在美国,如果你只是轻微感冒,医生基本上不会开处方药。我本身也是一名医生,感冒的时候,通常不吃药,只吃一些维生素C和镁补充剂。为什么要吃镁补充剂呢?这是因为维生素P、钙、镁和维生素C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增强维生素C的效果。而且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取的镁比较少,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维生素C的功效,在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可以服用一些镁补充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