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综合影像学诊断研究项目简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癌症诊治每年花费约数百亿元。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分期、治疗评价、远期随诊中均起着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不恰当、不充分或者滥用等问题,临床规范化应用势在必行。
对一些社会危害大的重点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围绕如何合理选择影像设备检查,最大限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又能合理节约医疗资源这一宗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长期系统研究、大量病例积累的基础上,联合国内24家在各地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医院,针对5种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本项目采用综合影像对比研究,与手术病理对照,评价不同影像学方法(普通X线、双对比造影、超声、螺旋CT及CT灌注、MRI及相关新技术、PET-CT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预后等的临床应用价值。力求建立常规影像学技术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及建立常见恶性肿瘤影像学筛查新技术,建立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优选应用体系。在研究中,也针对诊断影像学检查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大样本量临床数据分析,提出其临床应用的优点及局限性,并建立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指南,促进了肿瘤影像检查的优化和规范使用。
本项目为多中心合作,包括多家省级肿瘤专科医院和多家综合性医院,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多中心协作模式,提高肿瘤专科医院及各级综合医院影像科医师对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能力。并在该项研究完成之后保持肿瘤筛查、早诊工作的长效性,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影像与临床相结合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截止目前已发表论文46篇,8篇SCI收录,引用47次,SCI影响因子合计22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