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个人”的遮蔽与僭越:晚清小说的政治叙事
清末民初是现代个人观念的孕育和萌发期:一方面,传统中国“天主人从”的意识结构开始发生位移和颠倒,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在“人”与“天”的分离中逐渐发育生成;另一方面,现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和思想压力愈趋严重,由此,使得现代个人观念未及明晰和展开便很快遭遇诸多“非个人”诉求的压抑乃至干预。于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文学中的“个人”,往往呈现出遮蔽与僭越矛盾并存的状态。
在清末民初小说的政治叙事中,这种情形表现得格外明显:当“个人”在清末民初小说中初步获得自己的生命与存在时,往往采用的是“把每个自身都是一个完整而孤立的整体的个人转化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这个个人就以一定的方式从整体里获得自己的生命与存在;能够改变人的素质,使之得到加强;能够以作为全体一部分的有道德的生命来代替我们人人得之于自然界的生理上的独立的生命”的方式。换言之,在清末民初的文学思想或政治叙事中,一方面,存在具有前所未有自觉性的“个人”或“个体”意识;另一方面,这种“个人”或“个体”意识又往往被来自群体、社会、政治等“非个人”的因子所遮蔽、变形或模糊化,且以一种带有“类化”或日“群化”特征和色彩的“国民”观念所曲折表达。
不仅如此,在清末民初“改良群治”和“新民”的政治语境中,“群”乃至“国民”被赋予非常重要的中介地位:他们既是“个人”、“个体”话语进入“社会”、“国家”语境而获得社会乃至政治身份的桥梁;也是“个人”、“个体”自我实现乃至终极价值的依归。
于是,遮蔽和僭越对立统一,便成为现代个人观念与清末民初的文学观念、作家意识、尤其是小说政治叙事相互促动的基本运作方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