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传播与新诗发生
一 新诗发生的文化生态
二 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
三 晚清诗界革命与日本启蒙诗歌关系
四 《新青年》对新诗的运作
五 传播与新诗现代性的发生
第二章 传播与新诗生成
一 传播、阅读反应与新诗生成导论
二 《新青年》译诗与早期新诗生成
三 新诗生成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四 郭沫若早期新诗的生成起点
第三章 新诗传播与诗人形象塑造
一 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塑造
二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上)
三 文学史中的胡适诗人形象(下)
四 读者对艾青诗人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新诗传播与经典化
一 新诗经典化引论
二 传播与《女神》的出场及其被经典化
三 《大堰河——我的保姆》被经典化现象论
四 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
第五章 文化传播与新诗中的形象
一 《女神》中的“西方形象”
二 1920年前后新诗中的“西方”
三 《女神》中“强力”原型的复活
四 新诗之“我”——写“我”新诗个案解读
……
第六章 新诗防御与反思
内容摘要
《珞珈语言文学学术丛书:新诗传播与构建》以史实为基础,以接受美学、阐释学为理论方法,将考察视线由传统研究模式所置重的诗人、文本转向读者与传播,对新诗建构作了新的阐释。既考察了现代传播场域、文化生态与新诗发生、生成的关系,又重点探讨了译诗现象,认为译诗有效地推进了中国诗歌转型,为新诗现代情感空间、审美形式建构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既以胡适、艾青为典型个案,梳理、考察了新诗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对诗人形象的塑造现象,重绘出接受视野中特定诗人的形象演变史,又从传播角度透视了《女神》《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穆旦等被经典化的历史;既探讨了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新诗内在形象塑造问题,又对新诗防御与反思现象作了独特的理解。该著对于深化认识新诗建构规律、重估新诗经典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