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4290
  • 作      者:
    宋伟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伟,笔名宋一苇,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市优秀专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学报文摘》等转载;著有《后理论时代的来临》、《审美视界》等学术专著;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个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转型与文学研究丛书: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在其研究与著述中,有意识地强调其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立足点,从当下的时代现实出发,坚持问题意识,确认在当下社会变革中文学与文论所面临的难点与焦点问题,在社会转型的不同历史阶段中,通过向着当时的社会文化系统,在本体内敛式研究的同时,努力开阔视野,进行条件性与语境性的外延式研究,以此求得文学与文论的历史问题的时代解答;同时,又把这一解答置入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去,形成历史与当今时代的互生互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主体的觉醒:新启蒙运动与文学主体性
    社会转型的历史动力学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或转型,都离不开文化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潮在推动历史转型过程中始终具有超前先导的动力学意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率先推进的是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同时,文化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也应运而起,文化知识界一般称之为新启蒙运动。显然,“新启蒙运动”是基于“现代文化价值尺度”而确立起来的,与从单一政治维度来定位的“思想解放”有所不同,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现代化视域。但它们都表明一个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潮的时代已经来临。
    细查历史,我们应该注意到,“思想解放”与“新启蒙”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既暧昧又复杂。李陀在回顾80年代时,特别强调细查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理解当代历史的重要意义。李陀在访谈中说:“要做历史分析,我以为首先要做的,是回顾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这两个思想运动,回顾它们之间那些纠缠不清的纠葛和缠绕,它们之间那种相互对立又相互限制的复杂关系。现在一些论说80年代的文章,很多都是把这两个思想运动混为一谈,或者是只论其一,好像没有把这两者加以区分,并且梳理它们的关系的必要。但是,我觉得这样区分梳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两个思想运动的纠葛关系,对80年代思想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此,我们认同李陀的观点,避免将两者混为一体,充分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试图从中揭示出社会转型的历史复杂性。有人认为知识分子与官方意识形态在80年代度过一段历史上少有的蜜月期,两者形成了一种共谋合作的紧密关系;有人则强调两者之间的对抗冲突,区分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新启蒙之间的异质性。思想解放侧重于政治思想方面来描述新时期的文化思想运动,而新启蒙侧重于在更为广泛的文化层面来表述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状况;思想解放侧重于从极“左”的思想禁区中挣脱出来,带有明显的现实政治诉求;而新启蒙则试图在“五四”的传统中汲取新的思想资源,侧重于理想的文化诉求,再度重申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
展开
目录
绪论 文学理论的转型研究:作为一种方法的时代精神史
一、步入现代性:“新时期”划时代的历史定位
二、激变的年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
三、转型期研究:作为一种方法的时代精神史

第一章 主体的觉醒:新启蒙运动与文学主体性
第一节 历史劫难中的人性泯灭与复活
第二节 步履艰难的主体性行程
第三节 人道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困境
第四节 回归主体性哲学的学理深度

第二章 异质的叛逆:现代主义与文学先锋性
第一节 历史废墟上的精神放逐与反叛
第二节 现代派艺术话语的合法化论争
第三节 现代派在中国的曲折之旅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叙事

第三章 美学乌托邦:审美主义与价值关怀
第一节 历史理性主义的质疑批判
第二节 价值追问与终极关怀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境遇
第四节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
第五节 转型期的新世纪美学研究

第四章 解构的力量:后现代主义与多元差异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第二节 后现代性视域下的先锋文学
第三节 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四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节 时尚的后现代与批判的后现代
第六节 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如何可能

第五章 众神的狂欢: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知识生产与话语谱系
第三节 大众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理论
第四节 资本现代性:资本时代的艺术价值反思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