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多声部的文学交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837255
  • 作      者:
    王春林著
  • 出 版 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春林,生于1966年,山西文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万字。出版有个人批评文集《话语、历史与意识形态》、《思想在人生边上》、《新世纪长篇小说研究》等。曾先后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9届优秀成果奖(2004年度)、山西新世纪文学奖(200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2004-2006年度)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山西文学批评书系》入选的八位中青年评论家段崇轩、傅书华、苏春生、陈坪、杨占平、侯文宜、杜学文、王春林(以年龄长幼为序),都是当下山西文坛的骨干力量,都还在职,担负着宣传、文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领导或教书育人工作,并且都已经从事文学评论二三十年,出版和发表过许多专著和评论文章。这次,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遴选出近些年来发表的文章,结集成书,代表了他们各人的学术水平和评论风格,应当说,集中体现了山西批评家的整体成就,是山西文学界值得关注的一件重要事情,对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乃至全国文学创作健康发展,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自己的印象定位中,李锐从来就是一位类似于鲁迅先生一样的以思想性见长的小说家。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当我们强调李锐以思想性见长的时候,绝不意味着其他的作家就不具备思想性。只不过与那些更多以感受性以日常生活的描写见长的作家,比如说贾平凹,比如说莫言,这样的作家相比较,李锐更多地以思想的深刻取胜而已。比如说,就在这部《张马丁的第八天》中,李锐也曾经拿出一些篇幅描写故事的发生地天母河一带的民俗风情场景。我们注意到,在小说的第二章“娘娘庙”这个部分,李锐曾经刻意地描写展示过天母河地区大旱时老百姓祈雨的情形。虽然李锐并无明确的表示,但一种艺术的直觉告诉我,李锐的这种描写肯定是要努力地实现长篇小说所谓描写再现生活的丰富性,力争使自己的小说具有更加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然而,只有在认真地读过这些场景描写之后,我们才不得不承认,李锐确实不是一位以日常生活的描摹展示见长的小说家。虽然不能说李锐的描写存在什么问题,但作家的描写显得有些干巴粗硬,却又是无法否认的一种阅读感受。各位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同样的场景描写置换到贾平凹或者莫言笔下,将会是多么的绘声绘色、多么的生动鲜活,就会明白,严格地说起来,李锐真的不是一个以日常生活的描写见长的作家。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思想艺术个性,实际上,也正是这些不同个性作家的同时存在,极大地丰富着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景观。正所谓李白杜甫,各有所长,姚黄魏紫,各有所擅。面对着诸如贾平凹、莫言、李锐这样一些艺术个性鲜明独异的作家,我们绝不能秉持某种僵化的标准,做一种简单粗暴的是非臧否。以一种理性的宽容姿态,接纳更多艺术个性迥异不同的作家,方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价值立场。
  ……
展开
目录
聚焦
纠结:文化冲突中的人性困境透视——论李锐长篇小说《张马丁的第八天》
思想智慧烛照下的历史景观——评林鹏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
中国本土小说传统的创造性“复活”——评成一长篇小说《茶道青红》
传统宗法制的一曲文化挽歌——略评葛水平长篇小说《裸地》
乡村女性的精神谱系之一种——评李骏虎长篇小说《母系氏家》

透视
新时期30年山西小说艺术形态分析
赵树理、农民文化与政治意识形态
试论“家庭苦情”系列对“伤痕文学”的艺术超越——重读张平1980年代的“家庭苦情小说”系列
理解蒋韵小说的几个关键词——兼谈中篇小说《心中的树》
王祥夫小说的底层关怀
有效推进底层叙事的内在化进程——读王祥夫小说近作有感

扫描
李锐传略
略论张平为“老百姓写作”的文学观
一位思想者的精神独白——评林鹏读书随笔集《平旦札》
理性沉思的力量——评赵瑜长篇报告文学《火车头震荡》
灾难之后的痛苦沉思——读赵瑜等著报告文学《王家岭的诉说》
至情至性至文——读毛守仁散文集《石在》有感

思索
方言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运用
我们今天该怎样叙述抗战的故事——新世纪热播抗战题材电视连续剧的文学性探讨
如何深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以李洁非的《典型文案》为中心
“激进现代性”的“历史化”进程——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