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业改进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6304
  • 作      者:
    章楷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的目的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章楷所著的《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农业改进史话》为《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之一,着重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粮食作物品种、经济作物、林业、农具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展开
内容介绍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农民通常是用祖辈相传的老方法种田,它虽然不像西方的种田方法那样显得很科学,但传统的农业种田方法毕竟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基本上还是与科学道理暗合的。19世纪后期,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指出:西洋各国的农业技术有些方面比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更合理,故应该取法他们,把其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用到我们的农业生产中来。所以从那时起,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开始效法西方。《中国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农业改进史话》就着重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粮食作物品种、经济作物、林业、农具等方面的改进情况。
展开
精彩书摘
    1 农学会的创立
    提到《农学报》和《农学丛书》就必须从“农学会”说起。
    1895年,孙中山由檀香山回到广州。他在广州一面筹划反清的革命活动,一面打算在广州成立农学会。他计划中的农学会,主要任务是创办农业教育,编译农桑新书,讲求作物栽培方法,筹集资金开垦荒地等。他在报纸上刊登《拟创立农学会书》,征求会员。但在这篇征求会员的文章登出不过几天,他便因反清武装起义失败而被迫逃亡日本。以后他长期在海外奔走革命,再没有机会回到国内来组织农学会。
    孙中山创立农学会虽然没有成功,但一年后罗振玉等却在上海创立了农学会。罗振玉字叔言,祖籍浙江上虞,出生于江苏淮安,在淮安长大。初有维新思想。1896年来到上海,便和吴县人蒋黼等发起成立农学会,得到维新人士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赞助,也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支持。
    农学会又称“务农会”,稍后其他地方也开始成立农学会。上海的这个农学会有时便称“上海农学会”或“江南农学会”,以与其他地方的农学会相区别。据梁启超的解释,“学会”就是士大夫集会起来的组织。上海农学会的会员当然也都是士大夫。据罗振玉说,当时的士大夫“多浮华少实,顾过沪时无不署名于农社以去”。这里说的“农社”就是指上海农学会。看来当时农学会的会员大多只是在会中挂个名而已。真正参加会务活动的只有罗振玉等很少的一些人。
    罗振玉等成立农学会之初,曾想开展一系列工作,如编译出版农业书刊、兴办农业学堂、发售各种农业生产物资如种子、肥料、农具和杀虫药剂等。办事要有经费,为了积集一笔经费,该会曾计划在上海市郊开辟荒地作为农学会的公产,栽培某些作物,以其所得作为农学会的基金。这一计划经过试行,结果失败。以后该会便集中力量只做编译出版农业书刊一件事。
    梁启超在一篇介绍农学会的文章中说:农学会“志愿宏大,条理万端,经费绵薄,未克具举。既念发端经始,在广开风气,维新耳目,译书印报,实为权舆”。这是说上海农学会创办之初,只从译书印报做起,其他想做的事情,因限于经费,不能一一实行。该会后来做出成绩的,也就只有译书和印报两件事。其他各项,有的试行失败而作罢;有的只是设想,根本没有动手进行。事实上,当时士大夫最擅长的也就是译书、印报等工作。“译书”就是编译“《农学丛书》”,“印报”就是出版《农学报》。
    2 《农学报》及《农学丛书》
    《农学报》创刊于1897年4月,初为半月刊,1898年起改为旬刊,至1906年停刊,前后出报315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定期刊物。《农学报》的内容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各级地方官员关于农业方面的奏折、公牍、规划,以及各地农政消息和农学会的工作报导;另一类是从东西洋农业报刊上翻译的文章。从1900年起,《农学报》中不再登载农政消息和农学会工作报导,大概从这年起农学会以编译书刊为唯一工作,不再从事其他活动了。
    《农学丛书》的内容很庞杂,包括农业各学科,都是从外国农业书籍上翻译过来的;有10万余字的长篇,也有一二千字的节译短文,其中大部分是从日本农业书籍上译来的;同时也翻印了若干中国古农书。这表明罗振玉等既要引进国外的农业科学知识,对本国的传统农业也不偏废。《农学丛书》先后出版7集约600余万字。
    农学会编译出版《农学报》和《农学丛书》,组成了一个班子,设理事二人,管理庶务的理事为蒋黼,负责编辑的理事为罗振玉。1898年,蒋黼病故,庶务、笔政全由罗振玉一人承担。日文书的翻译以日本人藤田丰八为主,并由藤田培训了数名中国青年译员,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是当年藤田培养的译员之一。西文翻译似未聘专人,以外又雇用司账、抄写、杂役等数人,用人很少,他们的工作效率很高。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从农学会说起
1 农学会的创立
2 《农学报》及《农学丛书》
3 中华农学会

二 农业教育的兴办和发展
1 最早的高等农业教育
2 民初的高等农业学校
3 农业学校的师资和教材
4 国民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发展

三 农业机构的建立
1 清末中央及各省筹建农事试验场
2 北洋政府时期的农政机关和农林试验场
3 抗战前十年的农业试验改进机构
4 抗战期间农业机构的调整变革

四 粮食作物品种改良
1 作物育种技术的进步
2 小麦品种改良
3 水稻品种改良
4 玉米良种的引种和选育
5 其他几种粮食作物的良种选育

五 经济作物的改良
1 引种美棉和棉作改良
2 烟草种植业的改进
3 油料作物的点滴改良
4 两种糖料作物的引种和选育

六 园艺业的发展
1 园艺教育
2 果树业的改进
3 蔬菜品种的引进和改良

七 垦殖业略述
1 清末东北地区的放垦
2 苏北盐垦
3 抗战期间后方各省的垦殖事业

八 林业改进
1 国家规定植树节
2 三千里行道“左公柳”
3 调查考察树木森林和水杉的发现
4 “江苏教育林”
5 森林资源横遭掠夺破坏
6 茶业改进

九 农具、施肥、病虫防治的改进
1 从“火犁”、电灌说到农机教育
2 施用肥料的进展
3 作物病虫害防治

十 畜牧兽医业的改进和发展
1 家畜的品种改良
2 乳牛业的发展
3 兽疫防治和兽疫血清等的制造

十一 蚕业的改进和发展
1 浙西嘉湖地区蚕桑业
2 从生丝外销到兴办蚕业教育
3 蚕种改良
4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
5 蚕业惨遭挫折
6 柞蚕业概况

十二 养蜂新法引进和海洋捕鱼
1 养蜂新法的传入
2 20年代后期的养蜂热潮
3 抗战前的渔业改进
4 抗战期间及战后的渔业改进

十三 农村合作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1 合作思想的宣传和最早的合作社
2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
3 经营农村放款的金融机构
4 农业贷款银团和棉花运销合作社
5 江苏的蚕丝合作社及皖赣等省的茶业合作社
6 信用合作社

十四 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1 两类农业推广
2 抗日战争前的农业推广
3 风行一时的“乡村建设实验”
4 抗战期间及战后的农业推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