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制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49801
  • 作      者:
    周建勇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法治中国》搜集了从先秦到现今,在我国法治进程史上有影响力的案件,这些案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抑或在思想领域、社会审视等方面,给出了全面的剖析,与历史吻合,与时代同步。
展开
精彩书摘
  可是,就在叔向发问的20多年后,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冬,晋 国执政赵鞅、苟寅在率军驻扎汝滨时,“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晋国“铸刑鼎”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他认为,把范宣子所著的刑书公布于鼎,会导 致晋国秩序的混乱。晋国只要谨守祖宗成法,就足以治国安邦,足以 保持礼乐政治秩序。现在晋国铸刑鼎。他认为是一个危险之举.是亡 国之端。春秋之前,西周的封建制度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刑法正是礼制 的重要内容,子产将法律公布,实际上打破了这一戒律,这种神秘性 的打破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名词解读】 刑鼎将刑法铸在青铜器皿鼎上,成为国家的大法,昭告于天 下,增加法律威信,这样的鼎就是刑鼎。郑简公三十年(前536)3月,子产铸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把鼎放在城中繁华之处向世 人公布,这是中国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法治思想】 子产的法治思想就是宽猛相济,德治和法治都要重视。《左传》 记载了子产宽严相济思想的理解:“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 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孔子对于产给予了高度评价。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 宽,政是以和。意思是说,对小恶予以宽容和放纵,用猛政来纠正人事 和政事的偏差;宽猛相济。则政通人和。【人物名片】 子产(7-前522).姬姓.名侨.字子产。郑州新郑县人。春秋时 政治家,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 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 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猛 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二、挟尸要价——律师的先驱 【案例回顾】 邓析在和古希腊的那些诡辩学派一样。提出了“两可说”。苟子在 其著作中认为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其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 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 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 愚众。” 邓析最厉害的是在诉讼的时 候采用诡辩的方法。据《吕氏春秋·离谓》记载,郑国发生丁一起挟尸 要价案,邓析在这个案件中,充分 发挥了他“混淆是非”的才华。洧河 发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 走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 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尸,但捞尸者的要价很高。富人家属就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怕啥,那些人只能把尸体卖给你,别人谁会买?”富人家属就放心地回去了。捞尸者不见有人来赎,也很着急,就来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也 不用害怕,他们除了向你买,谁还能卖给他们。” 正是由于邓析精于法律,总能在法庭上获胜,邓析广招门徒,私 授法律,故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他学习法律知识与诉讼技巧。据 《吕氏春秋》记载,在郑国,“民之献衣襦祷而学讼者,不可胜数”。在 当 时由“秘而不宣”、“刑不可测”的不成文法向公布成文法的过渡时期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普法”作用。子产在郑国执政后,铸刑鼎。邓析反对子产改革,“数难子产之 政”,他甚至私下编著了一部成文法律,并将之刻于竹简之上,史称 “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私人修订的成文法。“竹刑”的具体 内容,完全不同于子产所铸之刑书,荀子曾经评价邓析“不法先王,不 是礼义”。邓析所编著的“竹刑”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春秋时期郑国的现 实社会与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因为“竹刑”符合当时郑国的实际需要,故而在邓析被杀后,它被当时的郑国执政者所采纳。据《吕氏春秋》记载,在郑国,邓析常与有官司在身的人订立契 约,为其代写诉状或者辩护,并且约定“大狱一衣,小狱襦□”,作为诉 讼代理费。代理费也就是大的案件收一件外衣,小的案件则收一件短 裤。在法庭上,邓析利用其法律知识与辩论才能,经常能够“以非为 是,以是为非”,“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这也正是邓析引来杀身 之祸的原因之一。对邓析之言行,汉人刘向曾经评价认为,邓析是个非常智慧的 人,见识也非同一般,但仍然被圣王所诛杀,原因就在于他不具备美 德且贪财好利。然而,无论后世如何评价,也正是因为其对法律的独 特理解以及所从事的独特法律活动,邓析在中国古代法治史上占据 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位置。【名词解读】 名家名家是先秦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 的学派,战国时称刑名家或辩者,西汉始称名家。P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