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传播的两个主体,随机选择的第三个主体成为其话题主体,他们首先判断谁具有关于这个话题主体的最新信息,拥有较老信息的那个主体会更新自己的信息,包括复制对方的信息年龄,使对方(现在的传播对象)成为相应的信息源。主体对其他主体的感知通过传播过程获得,认知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更新通过传播中的信息交换实现。
重连:随机选择一个主体,通过为其新建一条连接,使之更接近有效的信息源。为了保持网络规模,再随机删除网络中的一条连接边。
主体不断确定自己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希望建立能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连接,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社会地位攀升(social climbing),正是这一机制引入了社会网络的动态性。在连接对象的选择上,主体只能基于认知网络,这样就在认知社会网络和实际社会网络之间建立了联系。
结合下面的图3-4,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主体传播和重连的动态过程。假设传播阶段,随机选中主体A和B之间发生传播,再根据两者的记忆存储随机选择第三个主体作为此次传播中的话题。选择话题主体的过程,可能是全局范围的随机选择或是根据印象深刻者选中概率大的原则,具体策略与后面介绍的一个系统参数有关。现在,假定被选中的主体为C。如果模型中这一选择不是全局随机的,要对A、B的记忆存储进行处理,使当前的传播过程形成印象。然后,A与B比较各自记忆中关于C信息的时效性,发现A的信息更新,这时将B对于C的信息记录进行更新,将信息年龄替换为A对C的年龄,将信息来源更新为A,同时也用A的记录更新到达C的通路。这个变化在图中通过实线圈中的项目以及下面的转换箭头显示。同时,参与传播的两个主体将对彼此的信息进行更新,信息年龄设定为0,来源设定为对方。这个变化发生后的信息记录在示例图中通过虚线圈显示。
在新建连接边的阶段,随机选中的主体,在自己的记忆存储中搜索,随机选择一条记录。比如选中的主体为B,选中记录为他对于F的信息,这条信息来源为D,而B与D没有连接边,这时建立B与D之间的连接,即为图3-4中B与D之间的虚线连接,并在网络中随机删除一条连接,假设为E和F之间的连接,图中以虚线表示。这只是一个步骤的简单举例,模型中上述过程不断重复运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