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86256
  • 作      者:
    陈湘琳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湘琳,1991年毕业于吉隆坡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后留系任助教。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师从王水照先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助教、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讲师、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访问学者。现任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学术文章多篇及散文随笔《漂泊的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收入了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李贵《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金甫噪《苏轼“和陶诗”考论——兼及韩国“和陶诗”》、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成玮《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六种著作。朱刚、李贵、成玮的著作,是时段研究与专题研究的结合。他们的聚焦点都在唐宋之际,特别是朱刚和李贵的两部书,有着“唐宋变革论”的明显印记。朱刚从博士学位论文《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唐宋“古文运动”,陆续撰作了十余篇相关论文,在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同道的好评。《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书即是他多年来钻研“古文运动”的集中展示,他标举“士大夫文学”,敏锐地抓住了唐宋“古文运动”与之前、之后文学“运动”的不同,强调科举制度产生的士大夫精英构成的唐宋社会与文学的特殊性。论著对传统“古文运动”有所反思,拓宽了“古文运动”的研究视野。所着重阐明的“古文运动”与新儒学、贤良进卷、苏辙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命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再者是其叙述的频率。由于资料的限制,对欧阳修发病的确切频率已经无法知晓,但其叙述的模式与内容却反映了非常高的重复频率。比如其“目疾”,就前面所见,熙宁元年至二年间《与韩忠献王稚圭》其三十六云:“某近秋冬以来,目病尤苦,遂不复近笔砚。”熙宁二年,给同一个人的另一封书简又再重复了一次:“某以病目,艰于执笔。”熙宁三年写《与颜直讲长道》其六,仍然重复类似的话语:“但苦病目,不能看书。”而在新见的多封佚简中也是类似说法,比如熙宁三年的《与吕正献公》其十六说“病目仅能执笔”;第二年的其十七、其三十则谓:“眼疾为苦”、“病目不能自书”。对于其齿牙问题也是如此。嘉祜治平间,《与陈比部力》其五谓:“牙疼……虽浮动,医者云取未得。”不久,《与陈比部力》其六续云:“某所苦者,齿牙热痛。”治平元年,《与吴正献公冲卿》其六谓:“齿牙摇脱,饮食艰难。”同年的《与焦殿丞千之》其十六又重复了一次:“齿牙摇动,饮食艰难。”
  欧阳修的叙述模式与频率一方面着重强调了病痛的频繁发生,体现了一种友人书信里闲话家常的特色,但它也同时表述了总结过往、重点叙述下的一种潜台词,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在叨叨的叙述中,欧阳修清楚展示其由于衰病而不得不要求外任、甚至告老归田的“理直气壮”。比如嘉祐三年的《辞开封府劄子》云:“自今年春末,忽得风眩。……众坐之中,遽然昏踣,自后往往发动。”治平二年的《乞外任第一劄子》谓:“发动十年来久患眼疾,又为老年,全服凉药不得,自深冬已来,气晕昏涩,视物艰难。接此春旱,阳气上攻,遂至大段妨事。”熙宁四年,《蔡州再乞致仕第一表》又云:“新春以来,旧苦增剧。中痟渴涸……加以睛瞳气晕,几废视瞻,心识耗昏,动多健忘。……许解郡章,归荣里閈。”
  更值得注意的,就是欧阳修出于衰病所重复强调的其不得不面对的生命之百无聊赖与了无生趣。比如至和元年《与程文简公天球》其二谓:“舟行病酒,累日不解。”嘉祐二年,年方五十一的欧阳修在《与李留后公瑾》其三中云:“某自过年,如陡添十数岁人,但觉心意衰耗,世味都无可乐,百事勉强而已。”《与梅圣俞》其三十五岁提到年高体虚的不堪:“数日勉强,有事相役。既归,遂倒卧。以出汗颇多,亦利动脏腑,顿觉体虚……吾辈年高,不独他事,至于饮酒亦不能如故时也。”《与王发运鼎》其二甚至说自己“中年衰病太甚,世情已去,但犹藉药力,且扶旦夕尔”。其他诸如“而我病不饮,对花空叹息”、“老虽可憎还可嗟,病眼眵昏愁看花。不知花开桃与李,但见红白何交加”、“邀同辈二三人,淡坐不饮,殊亦鲜欢。但饮冷过多,又病,真不能追逐少年矣”等。熙宁五年,“令医工脱去病齿,遂免痛苦”,然而结果却是“未敢放口喫酒,情悰索然,但觉一岁衰如一岁尔”。
  ……
展开
目录
上编
绪论 欧阳修的两个形象
第一节 问题:面向社会与面向内心的欧阳修
第二节 目的:欧阳修的重新解读
第三节 视角:欧阳修文学世界中的生命情感
第四节 方法:文本的细读与体察
第一章 交游体验
第一节 座师前辈:于公有不能忘
第二节 门生后学:我老将休,付子斯文
第三节 至交同僚:斯道寂寞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洛阳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场景
第二节 不返之盛年
第三节 离世之故人
第四节 失落之理想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贬地重构
第一节 夷陵和滁州的空间重构
第二节 江山兴未阑
第三节 太守之乐其乐
第四节 却忆滁州睡
第四章 颍州情结
第一节 颍州情结的误区
第二节 思颍:不知所归
第三节 思隐:居士不可见也
第四节 闲居:似闲不闲,似居不定
第五节 归田:哀其不逮

下编
第五章 生命底色
第一节 病衰
第二节 死哀
第三节 孤独
第四节 人生结语
第六章 六一风度
第一节 从逸到达:戏玩情境下的文化风度
第二节 玩物:与五为六
第三节 戏游:群芳过后西湖好
第七章 何以不朽
第一节 焦虑:人生百年间
第二节 集古:一时之盛集
第三节 立言:以文字传远
第四节 传世:各有幸不幸
第五节 六一风度:不朽之可能
结论 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
第一节 生命情境:美学的典范
第二节 文化性格: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六一风度:士大夫精神面貌
第四节 结语

附录 历史的私撰与闲笔
第一节 呜呼哀哉:《新五代史》的私撰
第二节 戏笑不急:《归田录》的闲笔
第三节 写在历史与历史的缝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