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陶醉于如此美妙的茶之花、茶之华中,这样的煮茶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到了宋代,衍生出一种“分茶”的文士游戏,煎茶后通过击拂盏面茶汤,瞬间幻化出疏星朗月、山水云雾、林荫草合等等画面,称之为“水丹青”,有如今日抽象画,却昙花一现;又如今日朦胧诗,却无法印成铅字。
而且陆羽本身就是一名煎茶高手。他对水的品鉴绝佳,据温庭筠《采茶录》记载,湖州刺史李季卿想领略一下陆羽的高超技艺,就让属下划船到扬子江心取南零水来煮茶。唐人把水列为七个等级,扬子江南零水名列第一。
待水提回,陆羽用勺子舀了一勺,没有品尝,仅看了看,就说:“水是长江水,但不是南零水。”提水的属下嗫嚅认错说,本来取的是南零水,但船到岸边洒了半桶,只好舀了江边的水添上。
陆羽泡茶水平尤为了得。智积禅师是品茶高手,他能一口品出陆羽泡的茶。一次唐代宗密招陆羽煮茶,让不知情的智积禅师品味。一杯紫笋茶端上,智积禅师接过轻嗅茶气,顿觉香气馥郁。啜之,香味鲜醇;再品,尤为纯美,不禁啧啧有声,一饮而尽。随之感叹:“这茶才像陆羽煮的!”
晨歌:茶在古代,其实不单是生活和艺术的调味品,茶本身也蕴涵德行,正所谓茶品如人品。徐渭在《煎茶七类卷》第一就谈到人品,他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领其人与茶品相得”。《茶经》中对茶品和人品也有精辟论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才是茶人品性。
静清和:《茶经》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句,我一直对句读存疑。我认为应是“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样更符合原文原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