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经》中,我们发现其实茶的名称很多,如:荈、槚、萘、茗、茶等,而“茶”则是其正名。茶字之所以多名,其原因可能与古人所见有关,有人以其形而命名,有人以其性能而命名,在不同的情况下,看到的样子可能就会不同,所以命名就多种多样,结果造成混乱不一。
关于茶的由来,早在《神农本草》中就已有记载说:“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荼”字,就凸显了茶的含义和用途。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
“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而来的。“荼”字首见于《六经》,先秦著作《诗经》的《豳风·七月》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是现有文献中初次提到茶的著作。《尔雅》说:“槚,苦荼”;《广雅》说:“荆、巴间炙粳苦茶之叶,加入菽、姜、橘子等为茗而饮之。”由此可见苦荼的含义。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茶”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画,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茶”宇从“茶”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茶”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不但如此,茶字还漂洋过海,在世界多国都先后发现了茶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