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0927
  • 作      者:
    吴义雄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义雄,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基督教史。曾出版《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开端与进展:华南基督教史论集”《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尝试对这些报刊进行较全面的考察与研究,从一个以往人们未曾关注的侧面,来观察和认识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的历史性巨变。多年来,有关中国近代新闻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作,有些也对这些报刊有所介绍,但据笔者孤陋之见,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尚未出现。《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将着重探讨这些报刊及其所塑造的舆论在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西关系演变过程中的角色;同时,也试图通过这些报刊来考察19世纪前期的在华西人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观察政治性的舆论与学术性的文化著述之间的关联。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实,《中国丛报》的创办者裨治文比卫三畏更早发表这类作品。他在该刊第4卷连续刊载了8篇关于广州城市及风习的文章,总标题是《广州漫步,及人民与事物札记》(Walks aboutC anton,and Notices of the People and Things in It)。这些札记写于1835年5月到11月期间,是裨治文在这段时间在广州和澳门的见闻记录,其风格与卫三畏的札记相似。其中较有特色的部分是裨治文对以商馆区附近的广州城的记录,为后人留下了一些当时城市面貌的信息。像广州的城墙、商馆广场、粤海关、行商公所、商馆花园、商馆区的街道、广州河南的茶园、联兴街的简况、书店与禽店等,这些点滴的信息,均有助于读者对于1830年代广州城市的想象。此外,裨治文也撷取广州及澳门地区的下层民众的生活场景,描述了拔火罐、算命、中国的服饰、木偶戏、中国的宴会、中国画、石磨碾米情形、丧礼与婚礼习俗、特殊的食物(广州丰富的水果、老鼠干的叫卖等)等事物。裨治文还记录了他所见的澳门街景,和他从澳门乘船到广州时澳门水道的沿途风物。
  由于裨治文在两年之前已经发表了一组更为系统的题为《广州城概述》(Description of the City of Canton)的文章,上述零散的记录,实际上只是他关于广州城叙述的一种补充。《广州城概述》这组文章连载了4次,每次的篇幅都比较长。它首先根据中国文献,对广州城的历史,从上古传说时代叙述到清初(17世纪末)。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对广州城的考察和研究。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商人、传教士与早期在华英文报刊
一 来华英美商人和传教士概况
二 近代早期的英文报刊

第二章 “自由贸易”的渴望与广州体制的冲突
一 突破广州体制的展望
二 关于行商体制与粤海关税费问题的批评
三 在华治外法权的寻求

第三章 从对抗走向战争:关于对华政策的舆论
一 卷入对抗——1834年前的英国散商与《广州纪事报》
二 对华强硬政策的酝酿
三 制造对华战争的舆论
四 鸦片战争期间的西人报刊

第四章 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关于鸦片问题的辩论
一 鸦片贸易与道德问题
二 鸦片贩子的辩护词
三 对弛禁的态度
四 在英国展开的辩论

第五章 中国形象的重新建构
一 中国研究的转变
二 对中国文明的总体评价
三 关于中国的民族性格
四 关于中国政治的特征
五 “新”观念下的著述举例

第六章 转变中的学术:《中国丛报》与中国研究
一 对中国人信仰体系的认识与研究
二 对中国社会风习的考察与研究
三 中国政治与法律研究
四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五 中国语言研究
六 用知识改变中国——《中国丛报》作者群的另一种努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