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901年三年中,无人继起办学,无锡新式教育的发展陷于停顿状态。至1902年修建东林书馆为东林学校,随后几年,开办了务实、胡氏、莲溪、日新、廷弼、模范、竞志、振英等十余校,新式学校数增加到十八所,学校地点自城而乡,学生对象由男及女,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亦增至90人左右,初步奠定了无锡新式教育的基础①。
埃实学堂创办时,全国尚无统一学制。学习年限自定初等4年,高等4年,入学年龄15~26岁。开学时共有学生21人,按学生程度高低,分甲、乙、丙三班。国文、数学、英文三门为必修课,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包括在国文之内。半年后添设体操一科为随意课,教授德国式兵操。1902年增设东文(日文)科。1904年,侯鸿鉴自日本留学返锡,主持校务,编定初等、高等学堂课程。初等开设修身、国文、数学、体操、图画、唱歌、英文等11科为必修课,农、工、商为随意科。三等学堂课程仿日本寻常小学,分修身、读书、作文、习字、数学等科。其中“书”一科包含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和常识。课本由丁福保、秦晋华、曹衡之等自编。全套课本共7编,名为《蒙学读本全书》,被广为采用,后由文明书局出版,与南洋公学编的《蒙学读本》同为中国教科书之先。②
在无锡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埃实学堂作用甚巨,学堂除输入新知培养人才外,还是新人新思想的集散地。1901年暑假,留日学生杨荫杭自日本返里,邀集开明人士组织励志学社,以埃实学堂为社址,每周集会一次。参加者40余人,推裘廷梁为会长,秦鼎臣、俞复为副会长,这些人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无锡新式教育的发展。1903年前后,杨荫杭从日本回国,和留日同学蔡文森、华裳吉在无锡创办理化研究会,聘日本人藤田友彦为讲师,专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这是无锡第一所以讲授自然科学为主的补习学校,该校得到埃实学堂的多方支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