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情备忘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18026
  • 作      者:
    高强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几十年的气象万千。在短暂而又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饱尝艰辛滋味,历尽风雨坎坷。回望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碾下的一道道辕辙,我们激动不已,我们感慨万千!
展开
内容介绍
    《国情备忘录(青年版)》中的内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的我们,无比热爱这一方热土,就让我们怀着这一份炽烈的爱与希望去发现这个国家的成长与美丽,去读懂这个国家的艰辛与顽强,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发图强、携手共进!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第一次提出“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地大物博”一直都被作为中国的经典写照。千年之后,上海市政协委员沈思向这个约定俗成的成语提出了满怀忧患的质疑:“现在时代不同了。我提议地大物博应该请出中小学课本,从小应该以人均资源的缺少来对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从资源的总量和数量上看,我国有170多种矿产资源,有不少矿产资源还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真正能供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更不要说我们还只是挤在这其中的“一小部分”里,共享着“一小部分”的资源。
    从资源分布上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北多南少,秦岭以北地区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而且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部分需要井工开采,只有极少量可以露天开采;天然气资源,西多东少。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几大盆地的天然气总量占中国陆上天然气储量的88%,大部分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地质条件也很复杂,埋藏较深,对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水能资源,西多东少,多分布在云、贵、川等西南省份。西部12省市区的水力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峡谷中,开发利用起来难度也很大。
    我们可以想象,“一小部分”的土地和资源,要支撑近14亿人口的生计,地小物薄或许才是最真实的现状。
    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直到占据我国石油消费的半壁江山。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80%将依靠进口。把希望寄托在清洁的核能上也并不那么保险。在我国的能源比例构成中,核能只占微小的1.6%。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惨痛经历——对320万人造成核辐射,也时刻警示着人们的安全意识。
    于是,我们不得不投靠煤炭。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耗国,我国的煤炭消耗曾占能源消耗总量90%以上。然而,今日的工业环境,早已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环境,再也不允许大量燃烧煤炭。热值高又便于储藏运输的石油,成为各国的首选资源。其次才是天然气、核能,煤炭最次。
    资源的减少让我们不忍听闻,却又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越来越多的中国铁矿正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位于河北迁安的铁矿,素有“铁迁安”之称。迁安铁矿储量丰富,而且埋藏浅,露天开采比较容易。这里出产的铁矿石主要供京津唐钢铁基地使用。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10亿吨储量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我国的稀有金属比较丰富,很多稀有金属如钨、稀土等储量都居世界第一。二战时期希特勒曾哀叹:“要是再给我一万吨钨砂,就可以征服俄罗斯。”抗日战争初期,德国为了获得中国的钨矿,不肯支持结盟的日本侵华,竭力在中日之间调停。因为支撑大规模装甲作战需要大量的钨,而全世界消耗的80%至90%的钨资源,都是来自中国。可是现在,由于滥采,中国的钨矿资源也濒临枯竭。
    甘肃白银,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当地地方志记载:凤凰山下,日出斗金。上世纪50年代,2万吨炸药炸掉了连绵数百里七个山头,爆破震惊世界,由此拉开了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而今天,时过境迁之后,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
    事实一桩桩、一件件摆在我们眼前,正当我们满心欢喜地告别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兴奋地迈向工业社会时,矿藏危机却猝不及防地迎面而来。地大物博渐行渐远,只留下美丽而又仓促的背影。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资源:打响资源保卫战
远去的“地大物博”
资源枯竭愈演愈烈
地大物博的背影
谁动了中国的资源
“能源消耗大国”的帽子
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握住今天,握住未来
尊重今天的自然
寻找新能源
低碳经济新风尚
造福子孙后代

第二章 环境:还我碧水蓝天
一道道环境伤疤
中国水污染巡礼
被污染追逐的逃亡
脆弱的生存环境
谁在破坏我们的家园
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垃圾场
谁卡住了治污的脖子
水更清,天更蓝
《只有一个地球》翻身记
多少发电站被爆破了
回归绿色家园

第三章 人口:在拥挤中生活
中国人口环境的切面
由来已久的拥挤
岿然不动的胡焕庸线
13亿人的生活怎么过
中国人口的难题
老龄化“步履急促”
努力提高人的素质
控制人口是一项历史使命
“人手论”与“人口论”
拨慢人口钟
未来任重道远

第四章 “农”字当头:艰难中孕育希望
从温饱走向富裕
温饱不再愁
走上致富之路
农民离开土地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没落
从农村飞来的城市候鸟群
农业还危险吗?
立稳农业的根基
迅速缩水的耕地版图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五章 经济:乘风破浪的中国经济
创造经济奇迹
危机中的中国经济
世界眼中的中国
强大还是弱小
中国经济的灯塔
历史上的“富国”之鉴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迥异的中西工业化环境
向左走,向右走?
不流阿根廷的眼泪
拒绝“休克疗法”
北京共识
铸就最好的时代

第六章 教育:青春中国百年大计
基础教育华丽转身
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
素质教育痛并快乐着
新课改打开一扇窗
揭开大学的面纱
高考告别独木桥时代
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
大学毕业究竟等于几
与世界一路同行
满怀信心走出去
有朋自远方来
强国必先强教--绘教育蓝图

第七章 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扫描中国创新
我们需要追赶
中国制造的尴尬
中国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
创新才有活路
品牌缺失的时代
中国的创新重任
我们的创新履历
不创新,毋宁死
大路越走越宽阔

第八章 中国脚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国的崛起
强大的支撑力量
大国面临的挑战
大国的特色之路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盛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