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不同--前者是施之于成年的教育,后者是施之于孩童的教育,因为教育对象不同,所以课本及教授法也应该两样,但据本人出巡各路时视察结果,情形并不如此--各地民众学校学生孩童多,成年少,课本也因中央颁行的课本未到,而暂用小学课本,生字很多而文意过浅,不适于成年人用,因为成年人教育程度虽低,而普通知识已有,要他们来同孩童受同样教育,他们当然不会感觉兴趣。所以出巡归来,即由省府另行编订民众学校课本,内容特别注重贵州环境及现状,不以识字为目的,而以嘹解为前提,所以全书生字很少--仅五百字,至于教学方法,也通令各校更改--就是课本与故事并重--每一节内二十分钟讲课本,四十分钟讲故事,这种教学法有两种好处,第一、可以引起兴趣,第二、学生虽因特殊原因,中间有一二次不能来上班,也无大碍。
关于民众教育之普及,除增设民众学校外,更辅以广播教育,但贵州情形不同,外县装设收音机,困难很多。所以又购置巡回施教车,以代收音机。以上是关于民众教育的设施,就现状说,全省约有学生三十万人。
义务教育注重在增添短小,以减少失学之学龄儿童。本省短期小学在二十七年度全省计共九百所,内中计省款办者八百五十七所,县款办者四十三所,本年内将妥筹经费,增设校数,计划要办足一千所。
本省的中等教育,一般讲来不如其他省份,亟有加以整饬的必要,整饬的首要在检定及训练合格师资。此外因本省交通不便,政府耳目难周,所以设了三十个视导员,时常视察各校,督导改进。
大学及专门人材之培养,在本省也是极需要的,过去由于经费及人材关系,本省在大学教育方面的设施很少,抗战发生后,除大夏大学迁筑外,教育部并首先在本省设立了国立贵阳医学院,继而交通大学工程学院也移来本省,此外附近各临省也都有战区移来的大学。在这种情形之下,本省应特别注重造就人大学的人材,多予本省优秀青年以上大学的机会,具体方法有二:
甲、设公费生每年设十个名额、每名年予四百元的公费,作为升人大学的费用。公费生以考试方法遴选,但每年会考名列第一二的可以免费作为公费生。
乙、贷费生这是帮助有志而无力升学之青年的一种办法,名额二百名,每年贷予二百元至三百元之数,毕业后分期缴还,贷费生所入学校及所习科目,都要由省府指定,以造就本省需要的专门人材为原则。
以上所报告为属于学校教育方面的,但本省土著同胞很多,理论上,他们应该享受一般平等的教育机会,而事实上由于交通历史及习惯上的原因,他们普通言语犹且不通,怎么能受普通的教育?因此,本省又立了一个“方言讲习所”,作为辅助的教育机会。
方言讲习所设立的意义,除传授土著同胞以普通言语,以使其有享受同样教育的机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是传布政令,土著同胞中很少通普通语言的,即使有少数通普通语言的,又未必都是优秀分子,不免有误传政令,朦蔽人民的事情,所以政府先设法推广普通语言于土著同胞,使他们都能嘹解普通语言,以利政令推行;第二是执行政令,本省各界很少能说土著方言的,这在执行政令上常感到许多不便,各国在言语不同的地方,都是先使执行者学习那地方的方言,而后再去施政布教,在本省的许多外国传教士,也是先学土著方言,然后再去传教,所以他们成功快而且收效大,本省设立方言讲习所也是这意思--不仅传习土著以普通言语,更要使政教工作人员学习土著方言,卫生常识等,以便深入内地去执行政令,改善土著同胞的生活,附带着也打破了以说土著方言为耻辱的偏见,将来还想把土著方言列入中学教程,以便造就地方服务人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