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①,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②,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③,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注释】
①佛智:佛所具有的智慧。《大智度论》云:“佛智慧有二种:一者无上正智,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种智,名萨般若。”而唯识法相则将佛智分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密教则再加上“法界体性智”而成五智。不思议智:意指佛的智慧深不可测,难以思议。唐海东元晓《无量寿经宗要》认为“不思议智”即是“成所作智”。不可称智:佛的智慧不是言语所能尽述的。《无量寿经宗要》认为“不可称智”即“妙观察智”。大乘广智:佛的智慧深妙无差别,能够普度无边有情,同登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所以《无量寿经宗要》认为“大乘广智”即平等性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即佛的智慧至高无上,究竟圆满,无与伦比,所以《无量寿经宗要》认为与大圆镜智相应。②普遍智:即上段经文提及的“大乘广智”。无等智:即上段经文提及的
“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即上段经文提及的“不可称智”与“不思议智”。③洁净佛国:即阿弥陀佛佛国净土,也即西方极乐世界。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道:“如果有的众生用疑惑的态度去修称念佛号等种种功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他们不能明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的奥妙,对于这些如来果地上的圆满智慧持怀疑而不相信的态度,但他们还相信五逆十恶等重罪以及五戒十善等福业,能造成六道轮回或往生极乐净土的因果报应,因而修习为善功德,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有一类众生,积累功德善根,希望求得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但对自己的善根却不够自信,因此,对于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犹疑不定,心志不专,但他仍然能够持续念佛不辍,以念佛的功德,结成其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愿之力,所以还是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①,七宝城中。佛不使尔②,身心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