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 两刃相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8425
  • 作      者:
    林谷芳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禅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因此得有「两刃相交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的气魄才行,佛魔俱遣,生杀同时。离开了这两刃相交的世界,禅最重要的特质就不见,最引人注目的生命也不存,德山棒、临济喝、天然烧佛、南泉斩猫、婆子烧庵,随手一拈,许多动人的风光都在于此。
展开
作者简介
    林谷芳,台湾著名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台北书院山长。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旬「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间,亦因一段因缘走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已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
    主要著作:
    《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1997,台北;1998,北京。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1998,台北,2007,北京。2007,北京。
    《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2007,台北,太原。
    《如实生活如是禅》,2008,太原,台北。
    《画禅》,2009,台北.2010,北京。
    《落花寻僧去》,2012,台北。
展开
内容介绍
    《禅·两刃相交》内有本分、气魄、修证、勘验、风光五部,共五十二篇文章,原载台湾《人间福报》「两刃相交」专栏。身为音乐家与行者多年的林谷芳老师,为什么会以阳刚的「两刃相交」四字来对应「禅」呢?「两刃相交」,是无所躲闪的。禅宗以剑客之对决比喻参禅,标示出参禅的严厉——不予自己以任何可乘之机;并以「何谓剑刃上底事」点出修行的基——永远直指那死生大事、根柢烦恼,离乎此,都只是戏论。《禅·两刃相交》以禅者立场直抒宗门风光,恰可治世人「以禅为美、以禅为学、以禅为趣」之病。」
展开
精彩书摘
    佛法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禅门“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本非两端,默照与看话可以说殊途而同归。因此,大慧宗果之辟默照,除个人宗风外,主要应在戒默照之弊;而天童宏智既从“全体即是”入手,与有无俱遣的宗杲不同,自然对看话会有较多的包容,默照的默字即具体显现在他对此事的态度中。
    作为禅修行的独特法门,默照与一般打坐不同,看话也与念佛有异,它们都不谈次第,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的。但也因此,殊胜归殊胜,在未达大悟前,学人要坚守信心,耐住寂寞,不思退转,乃较为困难,毕竟这一路行去,所达何处,难免茫茫,不似次第法门,做一寸有一寸的功效,信心反易坚持。
    在这里,看话所面对的因缘更为严峻,本来,禅的悟有“大地平沉、虚空迸裂”的悟,也有“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的悟,前者多在看话产生,后者主要为默照体现。而尽管由虚空迸裂之悟所带来的豁然、狂喜,是禅门最吸引入处,但时节因缘未到,则如铜墙铁壁般,进前不得,学人数年乃至数十年中往往像是“枉用工夫”,难免退转。下焉者固从此离开禅门,即便不然,也只在表象的机锋转语、棒喝应答间得其所哉。相对之下,默照虽也可能久坐成劳,但如能不落于大的昏沉,对身心的平衡多少仍有助益。
    ……
展开
目录
【作者序】禅是剑刃上的事
第一部 本分
一 犹有这个在
二 解得与行得
三 你点的是哪个心?
四 东壁打倒西壁
五 赵州八十犹行脚
六 生命中最大的如实
七 有感于死生
八 代我礼拜他

第二部 气魄
一一 吾早知,当斫汝胫
二 不与万法为侣
三 独坐大雄峰
四 路逢剑客须呈剑
五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六 末法与当下
七 几个男儿是丈夫

第三部 修证
一 坐或不坐
二 岂真坐久成劳
三 池成月自来
四 坐禅即是作佛
五 只管打坐
六 关键在疑情
七 箭锋相拄、间不容发
八 不予自己以任何可乘之机
九 评唱的异化
十 全体即是与有无俱遣
十一 潜符密行、日常功用
十二 境界现前时,如何?
……
第四部 勘验
第五部 风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