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漳圣王信仰源远流长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威惠王、灵著王、威烈侯、陈圣公、圣王公、陈府 将军等,其祭祀信仰习俗盛行于今闽南、潮汕和台湾地区。这位跨越海峡 的神 灵,将漳州与台湾的血缘亲情、文化传统聚于一体,是台湾四大民间信仰(即 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和开漳圣王)中最具祖根文化特质、血脉传承的信俗。陈元光从人到神的嬗变过程得益于其开漳建漳的勋绩,更得益于官方推崇 和民 众感恩。他的启土建漳之功,铸就了千秋祠庙的兴盛与传承。正如台湾高 雄凤 邑开漳圣王庙碑刻所载:“元光之光,非陈姓一姓之所私有.当以漳民之 所 有;非漳民之所有,当以台民之所有;非台民之所有,当宜国人之所共有。”笔者谨将馨香一炷、虔心一片,敬献给这位护国佑民的海峡共神。(一)开漳圣王与唐军南来 唐总章二年某日,一纸紧急军情文书传到唐高宗李治手中,写道:“东 南边境潮州与泉州之间的地区,爆发一次大规模的蛮獠啸乱,流寇陷城掠 地,民不聊生,请求朝廷发兵平乱……”李治体弱多病、优柔寡断,虽然还坐在龙椅上,却早已不问政事,朝 内 之事全由皇后武则天掌管。当时的东北边境,唐王朝与高丽交战的硝烟逐 渐 散去,仍处于重兵屯守的紧张时期。而西北边境,唐军接连受挫于擅长骑 射 的吐蕃军队,正需调兵遣将严防死守。一 直寂静无声、地域偏远的东南边地,偏在 此时频传紧急军情!一时朝野上下沸沸扬 扬,谁也不清楚文书中所说的地方究竟是 何等模样。许多大将、名将都到军情告急 的西疆去了,那么谁才是南下平乱的合适 人选呢?不久,屯驻于河南固始的府兵左 郎将陈政,接到了唐高宗的一封诏书。这封诏书就是《唐书》中著名的《诏 陈政镇故绥安县地》,其大意是:福建与广 东交界一带,是野蛮部落聚集的地区。玉 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处事刚 毅果断而有作为,谋划策略能谨慎持重。现提升你为朝议大夫,担任福建、广东一 带征讨蛮獠的最高军事长官,批给新铸的 兵符印信,率领3600名府兵,以及副将许 天正以下123员将士,听从号令,前往福 建、广东交界的原绥安县一带,视察山陵 原野,开垦荒地,修建城堡,平定啸乱,在炎热荒远的南方奠定皇家恩惠。现已选 定吉祥的日期,来日即可迈上征程。别担心生病,病了由朕医治;别担心 战 死,死了由朕安葬!记住告诫之言,直到你们的后代子孙。出发吧,好自 为 之!陈政领旨之后,从玉钤卫翊府左郎将擢升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 管 事。然而对于这封突如其来的调令,官职高升的他,马上意识到肩上的责 任 沉甸甸:千里南征之地,是凶悍的蛮獠。一旦啸乱,局面难以把控,前景 不 容设想呀!陈政人闽前,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的福建南部仍是封闭落后的蛮荒地带。许多历史典籍都形容它是“蛮獠之区、瘴疠之地”,就连皇帝的诏书也称 它为 “绝域”。这里居住的南蛮百越称蜒、猿、俚、獠等,性情悍鸷、言语特 异、擅长射猎,一般随山洞而居。闽粤边陲以汉关梁山盘陀岭为界,南北分属 两 郡,蒲葵关以南长期属南海郡或东官郡的揭阳县管辖。当时梁山一带犀象 患 稼,到处有异兽出没。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有中原陈、林、黄、郑、詹、邱、何、胡8姓汉人南渡进入福建北部,少数进人闽南与百越人错 居 杂处。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析出揭阳设立绥安县,梁山以南云霄一带属 义安郡管辖。当时的绥安县治设于今云霄县火田镇大峙原一带,漳江因此 又 称“古绥安溪”。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并人龙溪县,云霄地始属于 龙 溪。但分合更迭的政权,常让居民无所适从,以致酿发了地方势力的割据 和 此起彼伏的征战。混乱的社会秩序,一向成为闽地之患,中央政权鞭长莫 及。唐朝初年.闽 南广大地区。包括 现今福建漳州、龙 岩.广东潮汕部分 地区,居住着畲苗 民族,时称之为 “蛮獠”。《隋书·南 蛮》说他们“随山 种植,去瘠就腴,编荻架茅以居,善 射猎”,还处于以采 集狩猎和刀耕火种为主的氏族社会末期,过着流动农业的生活,生产力和物质生 活水平低下。北方战乱又迫使南迁的汉 人进入蛮獠的领地,双方为争夺山林土 地经常发生对峙,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在总章二年,爆发了少数民族割据 势力的武装啸乱,战火愈演愈烈,席卷 了闽南粤东大地,危及唐王朝的统治。在此背景下,朝廷才紧急诏命陈政率中 原三府之兵南下平乱。不过,此次军事 行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平息战乱,根除寇患,而是要拓垦荒田,开屯建堡,将皇帝恩泽和中原文明覆盖到这片广袤 的蛮荒绝域。因此,此行的艰巨性和复 杂性可想而知。在陈政率领下。中原府兵自河南固 始出发,顺着淮河进人大运河,再沿运 河南下进人浙江,从仙霞岭入闽,之后 连克数座强悍的蛮獠盘踞的峒寨,抵达 龙溪县北侧今漳平与华安交界的九龙山 地界。聚居于今华安县沙建镇汰内的獠 首苗自成、雷万兴纠集各峒寨兵力,凭 着他们熟悉的茂密山林为掩护,与陈政 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由于众寡悬殊,唐 军一时无法抵挡,加上他们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山林温湿气候。许多军士染 病不起,后勤补给困难,只好退守九龙 山上,凭险扎营据守,这就是著名的九 龙山战役。P4-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