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文化的玉琮中,尤其是反山大墓的“玉琮王”图像中,则蕴涵着虎型原龙的雏形。
著名的美籍中国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1986年曾发表了一篇专题论文《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提出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出现了“琮”这种十分特殊的玉制礼器,具有“沟通天地和权力象征两大作用”,又由于“王权、巫术、与美术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明形成的一个主要基础”,“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玉琮在中国古史研究上有绝顶的重要性”①。
良渚玉琮与虎型原龙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中华文明的诸多要素与有机整体已经是呼之欲出了,至少有以下四个特殊的明显标志:
一是从一般的新石器,到玉制石器的相当广泛使用,形成了中国石器发展中的一个独特人文景观,为了加工玉器是否已有青铜工具有待发掘,这是文明时代形成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二是在距今5500年的草鞋山遗址中已出现了成对的男女合葬墓多座,随葬品既有石器等劳动工具,又有陶器等日常生活用具,说明专偶家庭与私有制已在形成过程之中,或已初步形成,这是文明时代形成的社会基础;三是从良渚文化的一些巨大公共工程来看,看来已有社会生活的公共权力,甚至是原始国家的历史萌芽,反山、福泉山、张陵山、草鞋山、寺墩等几座所谓“山”,实际上多有人工堆成的土墩,其中福泉山墓地堆土16000方,余杭反山墓地规模更大;
四是从大小墓葬的贫富分化与玉琮礼器的使用来看,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国家权力已在形成之中,玉琮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之中的国家权力的物化象征与文化象征,宗教象征与龙的信仰象征。
在玉琮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1987年在余杭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琮王”:高8.8厘米,重6.5公斤,通常称之为“神人兽面纹”、“通灵神兽”,今天看来应当说其中蕴涵着虎型原龙(见图3-11)。②
……
展开
——当代中国哲学家黄楠森
在20世纪80、90年代文化讨论中,王东教授是支持我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在本书中,又把这一学术观点发挥到龙学研究中来。该书是严肃认真的学术著作,对于中国考古发现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对于中国龙文化的内涵有哲学上的新发掘,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有新阐发。
——国学大师张岱年
世纪之交,王东先生提出“源于图腾,超越图腾”论,此说具有创建性。
——龙学专家西安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