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4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102309
  • 作      者:
    范明华,李跃峰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范明华:出版专著4部,主要有:《自由之门:美学启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易学与美学》(与刘纲纪教授合著,独立执笔,沈阳出版社1997年版、台湾大展出版社2001年版);《<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编和参与主编文集4部,主要有:《美学与艺术研究》(主编,论文集,1-3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2010年版、2011年版)。    主编和参与主编教材2部:《艺术设计美学》(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文艺研究》、《中国哲学前沿》(英文版)、《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东岳论丛》、《江汉论坛》、《中州学刊》、《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4辑)》由范明华和李跃峰主编,设有:专稿、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与设计、地方审美文化、短论、述评等栏目,收入了《仰韶文化对中华审美意识建设的意义》《莱布尼兹美学思想探析》《中国古代建筑审美特征三论》等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但进入现当代以来,随着艺术与审美的生活化与大众化,艺术品也物化为人们生活世界里的消费品,艺术的审美也可能失去曾经所具有的解放的功能。当然,资本主义社会也在反思与缓解自身制度的冲突与问题。在这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来源,此外,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关的问题还有许多,“尤其是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偏爱的许多主题,从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到哈贝马斯,不仅是‘现代合理性’和‘资产阶级合理性’的批判,也是作为历史和‘真实’世界的自然工程的技术和科学的批判”。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与技术批判的同时,艺术自身也遭遇到了被技术化的可能。在本雅明看来,基于机械复制的艺术,就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特的灵氛。
  然而,曾经导致劳动发生异化的那些原因,同样也必定存在于艺术的生产里,并导致艺术自身的异化。当然,艺术异化的机制与方式也是不同于劳动的,但它们的根本原因与制度基础却是大致一样的。马克思将艺术生产视为既受精神生产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受物质生产规律支配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艺术生产的目的是艺术消费,而艺术消费反过来又刺激与引导艺术生产。对此,本雅明也认为,艺术的演进是由艺术生产力所决定的。虽然艺术的生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物质生产,但是它又不可能避免地受制于物质生产及其存在的根本影响。在这里,艺术的异化的发生及其表现,常常具有自身的特定方式,而使艺术异化得以发生,除了一般的制度与体制外,还有现代性及其问题等根由。
  除了物质生产,技术的规定也支配与左右着艺术的生产,并使艺术偏离了自身原初的自由本性。因此,艺术的异化问题也是与现代性的存在相关联的。甚至可以说,艺术的异化也是启蒙(工具)现代性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之一。“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只能够反思技术带来的灾难,而马尔库塞则超越了对当下的严肃沉思,具体地构想了一个能够救赎技术社会的理想的完美境界。”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艺术自身的非异化性,但这种前提的可靠性却是值得怀疑的。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与文明,导致了各种异化的产生与人性的压抑,还产生了单向度的人。同时,他还认为只有在艺术与审美的维度里,人类才能恢复在其他经验里丧失的自由。
  ……
展开
目录
专稿
仰韶文化对中华审美意识建设的意义
“逸笔”——文人画之写意美学传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类批评

中国美学
剧种·剧目·表演艺术家
——戏曲艺术的地域性及问题个案研究
李清照《漱玉词》的美学特色
袁枚“性灵”诗学的历史考论
襄阳山水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略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

西方美学
论艺术的异化与救赎的悖论
——法兰克福学派“审美救赎论”批判
莱布尼兹美学思想探析
民族的自由如何实现
——席勒的《威廉·退尔》解读
艺术之为艺术经验
——论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中的虚无与怀旧

艺术与设计
杜尚、博伊斯与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气质
中国古代建筑审美特征三论
当代服装时尚的身体研究

地方审美文化
民间文学在建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独特审美价值
鄂西原生态审美文化的价值与开发
——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
区域性审美文化的“传”与“统
——以鄂西土家族审美形态为例

短论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原则及其美学意义
从“道”的角度谈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
试论美学范畴“观”与“道”
先秦山水叙事的生态美学特色
——以《诗经》和《楚辞》为例
楚骚美学的视觉化呈现
——以《离骚》为例
从人性论角度看《乐记》的“乐教”思想
谈音乐的标题性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
试论温别尔托·艾柯的电影语言观
传统文人画家的培养方式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启示
中世纪教堂设计的美学分析
论中国现代建筑的失语及归属
——读海德格尔《筑·居·思》有感
深度审美:从美到责任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审美思想初探
传统纹样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视域中的“休闲”及其本性

述评
附录一
附录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