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分期的理由是,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中世纪与古典时期尽管有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变迁,但总体而言都统一在“古老的西方文化”(Old Western Culture)这个大框架内,这些时期的文化都表现了一种超凡的文化继承性,贯穿着对《人的消解》所揭示的客观价值之道的信奉和遵循。
首先,就中世纪与古典时期的关系而言,古典学问在中世纪并没有真正死亡,大部分的古典生活方式在“其实并不那么‘黑暗’的‘黑暗时代”’继续得以保留。比如,“拉丁文作为黑暗时期文化的统一语言,和保存法律与修辞学科的工具,它为该时期贡献了活泼完整的古典传统形态”。不仅如此,它还为整个欧洲语言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若非中世纪保留并发展了古典拉丁文,拉丁文不可能成为漫长的中世纪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并使其踪迹永久地留在了欧洲主要的民族语言中。美国学者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在《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中也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热心于古典著作为标榜,而这种对古典的认识和鉴赏早在12世纪时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中世纪不仅继承了古典时期重要的文化遗产,它的基督教信仰文化与古典文化的联姻在哲学与科学发展方面也留下了持久的贡献:以理性论证信仰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学者们利用古典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工具建立起的辉煌的思想殿堂,其恢弘与严整至今令学者们惊叹。
……
展开
——陆建德,摘自《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编后记》